儿童肚子疼呕吐可能由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其他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代谢性疾病)引起,不同疾病有不同原因和影响因素,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婴幼儿病情变化快更需谨慎及时送医。
一、消化系统疾病
1.急性胃肠炎
原因: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例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多生冷、刺激性食物。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引发炎症,导致肚子疼、呕吐。相关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在秋季等季节高发,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婴幼儿由于肠道发育不完善,更容易感染致病微生物;生活方式上,饮食不规律、卫生习惯差(如饭前不洗手等)会增加患病风险;有不洁饮食病史的儿童患病概率更高。
2.肠梗阻
原因:可能是肠粘连、肠套叠、肠扭转等原因引起。肠套叠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是一段肠管套入邻近肠管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后期可出现血便。例如,2岁以下儿童肠套叠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发病机制与小儿肠管蠕动不协调等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年龄上婴幼儿是肠套叠的高发人群;生活方式中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可能诱发肠扭转等情况;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肠粘连导致肠梗阻的风险增加。
二、外科急腹症
1.急性阑尾炎
原因:阑尾管腔堵塞是最常见原因,多由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堵塞等引起。阑尾管腔堵塞后,细菌滋生繁殖,引发阑尾炎症,出现右下腹疼痛,初期可能为脐周疼痛,随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常伴有呕吐症状。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相对较多见;生活方式中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诱发阑尾炎症;有阑尾相关家族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三、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1.呼吸道感染
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疼、呕吐症状。例如,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时,炎症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胃肠道,导致儿童出现腹痛、呕吐表现。
影响因素:年龄上各年龄段儿童都可能因呼吸道感染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在呼吸道感染时累及胃肠道;季节变化时呼吸道感染高发,儿童感染概率增加;生活在人群密集场所等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进而可能引发胃肠道症状。
2.代谢性疾病
原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下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代谢紊乱,出现腹痛、呕吐症状,同时可伴有呼吸深快、意识改变等表现。另外,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肚子疼、呕吐,例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儿胰岛素使用不规律等会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有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可能升高。
当儿童出现肚子疼呕吐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呕吐次数、腹痛性质和程度、有无发热、精神状态等。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因其病情变化较快,更需谨慎对待,及时送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