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致其具较高遗传度且多个基因位点与之发病相关;神经生物学因素涉及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如额叶发育迟缓、基底节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调等)及神经递质失衡;孕期及围生期因素有母亲孕期不良因素(吸烟、酗酒、感染等)和围生期异常情况(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家庭环境因素包含家庭关系与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缺乏关爱稳定氛围;心理社会因素有长期压力影响(学业压力大、受过多批评指责等)和早期不良经历(遭受虐待、重大生活事件等)均可增加患病风险。
一、遗传因素
大量遗传学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家族中若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ADHD或其他精神类疾病,儿童患多动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相关遗传学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与ADHD的发病相关,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大脑神经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等过程,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易感性。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大脑中的额叶、基底节等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ADHD。例如额叶发育迟缓会影响注意力的调控功能,使得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基底节中的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调,其中多巴胺是与注意力、多动等密切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其转运体基因等的变异可能影响多巴胺的传递,导致多巴胺信号通路异常,进而引发多动症相关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2.神经递质失衡:除多巴胺外,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也与ADHD发病有关。神经递质在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平衡、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水平或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干扰正常的神经调控,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风险。
三、孕期及围生期因素
1.孕期不良因素: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感染等不良因素可增加胎儿患ADHD的风险。例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大脑神经环路形成异常,为多动症的发生埋下隐患;母亲孕期长期吸烟、酗酒会使胎儿接触到有害物质,干扰胎儿神经发育过程。
2.围生期异常情况:围生期出现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会对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早产婴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神经系统受到的损伤风险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在胎儿期就存在发育不良的情况;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导致大脑神经细胞受损,影响神经功能的正常构建,从而增加儿童患多动症的几率。
四、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关系与教育方式: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紧张,会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稳定。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厉可能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过于宽松则不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些都会干扰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正常发展,增加多动症的发病风险。
2.家庭氛围:家庭缺乏关爱和稳定的氛围,会让儿童感到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自我约束能力,进而诱发多动症。
五、心理社会因素
1.长期压力影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长期的压力,如学业压力过大,过度的学习任务可能使儿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其注意力的维持和行为的控制;受到过多的批评指责等,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干扰其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调节机制,增加患多动症的可能性。
2.早期不良经历:儿童早期生活中的不良经历,如遭受虐待、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家庭变故等),这些应激事件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创伤,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发展,从而成为引发多动症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