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相关及其他相关病症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腹胀、腹痛等;脾虚日久引发慢性肠炎;脾虚致气血生成不足致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影响代谢致肥胖或消瘦、糖尿病前期;脾虚致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病症及肌肉骨骼相关病症,如肌肉无力、骨质疏松等。
慢性肠炎:脾虚日久,邪气易侵袭肠道,容易引发慢性肠炎。肠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可能因脾虚而受到影响,使得肠道容易受到病菌等的侵害且难以恢复。研究表明,脾虚型慢性肠炎患者在肠道黏膜的炎症状态、肠道菌群平衡等方面与非脾虚者存在差异,脾虚导致肠道的内环境失衡,增加了慢性肠炎的发病风险和病情的迁延不愈性。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容易加重脾虚,进而诱发慢性肠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但相对而言,老年人由于本身脾胃功能渐弱,更易因脾虚引发慢性肠炎。
免疫系统相关病症
反复呼吸道感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研究显示,脾虚儿童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呼吸道黏膜的相关免疫指标也处于异常状态,使得他们更容易频繁发生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加上脾虚的影响,更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脾虚情况常见,呼吸道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也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代谢相关病症
肥胖或消瘦:脾虚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一方面,脾虚导致运化失常,可能使身体代谢减慢,脂肪等物质不能正常代谢消耗,从而引发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较为常见。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消化吸收不良,营养物质不能被有效吸收利用,导致消瘦,常见于一些长期脾虚且饮食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的人群。对于儿童来说,脾虚引起的代谢异常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体重发育,过胖或过瘦都可能出现;而对于成年人,长期的脾虚代谢异常可能导致体型的改变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比如肥胖相关的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风险上升,消瘦可能伴随营养不良相关问题。
糖尿病前期:从中医角度,脾虚与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有一定关联。脾虚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津液代谢,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病理过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脾虚的证候表现,通过调理脾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代谢指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易因脾虚发展至糖尿病前期,年龄较大者由于脾胃功能衰退,也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相关病症
妇科病症(女性):对于女性,脾与胞宫的功能密切相关,脾虚严重时可能影响胞宫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不调,如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还可能引发带下病等妇科病症。这是因为脾主运化,气血不足则不能很好地濡养胞宫及相关生殖系统组织,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涉及内分泌调节等方面的紊乱。不同年龄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学习压力大等导致脾虚进而影响月经,育龄期女性可能因生育、工作等因素加重脾虚出现妇科问题,更年期女性由于自身激素变化及脾胃功能衰退,也易因脾虚出现妇科相关病症的变化。
肌肉骨骼相关病症: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松弛等情况,还可能影响骨骼的营养供应,导致骨质疏松等风险增加。一些长期脾虚的人群,会感觉肢体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对于老年人来说,脾虚引起的肌肉骨骼相关问题可能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影响其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儿童则可能因脾虚影响肌肉的正常发育,导致运动功能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