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肌肉骨骼问题(如姿势不良、肌肉劳损、椎间盘问题)、脊柱病变(如脊柱侧弯、脊柱关节炎)、内脏疾病牵涉痛(如胆囊疾病、心脏疾病)以及其他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不同因素导致的背部疼痛有不同表现及相应应对建议。
一、肌肉骨骼问题
1.姿势不良:长期伏案工作、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使背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易引发背部疼痛。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身体前倾,会增加背部肌肉和椎间盘的压力,导致背部肌肉劳损,出现疼痛。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2小时应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背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可有效预防因姿势不良引起的背部疼痛。
2.肌肉劳损: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可导致背部肌肉、韧带等组织损伤,引发疼痛。比如进行重体力劳动时,背部肌肉过度收缩,容易造成肌肉劳损。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中若背部肌肉未得到充分热身和恢复,也易出现肌肉劳损性背部疼痛。一般来说,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劳损风险。
3.椎间盘问题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可导致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起背部疼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更容易发生突出。对于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腰部过度负重,以延缓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加,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等结构发生退变,椎间盘的缓冲和支撑功能减弱,易引发背部疼痛。这种情况在4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日常可通过加强腰背肌锻炼,如进行小飞燕等动作,增强背部肌肉力量,对椎间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脊柱病变
1.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可导致背部疼痛。青少年时期是脊柱侧弯的高发阶段,长期不良的坐姿、站姿等可能诱发脊柱侧弯。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应及时进行检查,轻度侧弯可通过佩戴支具等方法进行矫正,严重侧弯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脊柱关节炎:如强直性脊柱炎等,可累及脊柱,引起背部疼痛,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青年男性,早期常表现为下背部疼痛,逐渐向上发展。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同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持脊柱的灵活性。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胆囊疾病可引起右肩部及背部的牵涉痛。这是因为胆囊的神经与肩部、背部的神经有交叉分布,当胆囊发生病变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患者若出现背部疼痛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胆囊疾病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2.心脏疾病:某些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背部疼痛,尤其是左背部疼痛。这是由于心脏缺血缺氧时,疼痛信号可通过神经传导至背部。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出现背部疼痛且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心脏疾病的可能,立即就医。
四、其他因素
1.外伤:背部受到撞击、跌倒等外伤,可导致背部软组织损伤或骨骼骨折,引起疼痛。例如,从高处坠落时背部着地,可能造成脊柱骨折或背部肌肉、韧带损伤。外伤后应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感染:背部皮肤感染、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背部疼痛。脊柱结核除了背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对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背部疼痛,需进行抗感染等相应治疗。
3.肿瘤:背部的原发性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背部,可导致背部疼痛。肿瘤引起的背部疼痛通常呈进行性加重,且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背部疼痛,应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