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指5岁及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分原发和继发。症状有排尿时间规律异常、遗尿频率差异,相关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诊断需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复杂情况用尿流动力学检查。
一、定义
小儿遗尿是指5岁及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分为原发性遗尿(从婴儿期开始就存在)和继发性遗尿(曾有一段时间不遗尿后又出现)。
二、症状表现
1.排尿时间规律异常
夜间睡眠中不定时排尿,有的儿童可能每夜固定时间遗尿,有的则时间不固定。例如有的孩子每晚大概凌晨1-2点会出现遗尿情况,且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改变。这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膀胱功能等有关,5岁以上儿童正常情况下已能控制夜间排尿,若出现夜间不定时排尿则可能是遗尿症状的表现。
部分儿童除了夜间遗尿外,白天也可能有尿意控制不佳的情况,比如在玩耍兴奋时可能突然有尿意来不及控制等,但相对夜间遗尿,白天这种情况可能不那么典型。
2.遗尿频率差异
遗尿频率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儿童可能每周遗尿1-2次,有的可能每周遗尿3-4次甚至更多。这与儿童的膀胱容量、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正常5岁儿童夜间膀胱容量可容纳足够尿液而不遗尿,但遗尿儿童可能存在膀胱容量小或者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情况,导致夜间尿液生成过多或膀胱不能耐受尿液而排尿。
对于有继发性遗尿的儿童,可能还会伴随原发疾病相关的症状,比如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继发性遗尿,可能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如果是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遗尿,可能会有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发育异常等相关表现。
三、相关因素影响
1.年龄因素
5岁以下儿童出现遗尿可能多为生理发育未完全成熟导致,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逐渐完善。5-10岁儿童如果出现遗尿则需要引起关注,此阶段是身体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若仍有遗尿可能存在发育相关问题或者其他潜在疾病因素。10岁以上儿童遗尿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则更需要深入排查原因。
2.生活方式因素
睡前饮水过多是常见影响因素,儿童如果在睡前1-2小时内大量饮水、喝果汁、吃西瓜等含水量多的食物,会使夜间尿液生成增加,容易导致遗尿。例如有的家长让孩子睡前喝一大杯牛奶,然后孩子夜间就容易遗尿。
疲劳程度也有影响,过度疲劳的儿童夜间睡眠深沉,不容易被尿意唤醒,从而导致遗尿。比如儿童白天参加剧烈运动后过度疲劳,夜间可能就会出现遗尿情况。
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如突然受到惊吓、更换新环境、与家人关系紧张等心理应激情况,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遗尿。例如孩子刚换了幼儿园,适应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出现遗尿现象。
3.病史因素
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的儿童,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尿路感染等,容易出现遗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可能导致膀胱结构或尿道结构异常,影响正常排尿功能;尿路感染会引起膀胱黏膜刺激,导致排尿控制功能紊乱。
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像脊髓损伤、脊柱裂等,会影响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从而引发遗尿。例如脊柱裂患儿由于脊髓神经受损,可能会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导致遗尿。
四、诊断与排查
1.基本检查
尿常规检查: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若尿常规中白细胞增多等提示可能有尿路感染,这也是导致遗尿的常见原因之一。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情况,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问题,如肾盂输尿管扩张、膀胱结构异常等情况都能通过超声检查发现。
2.进一步评估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遗尿儿童,可能需要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估膀胱的容量、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以及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等,从而更准确地判断遗尿的原因是膀胱功能异常还是尿道功能异常等。例如可以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等情况,这可能导致遗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