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水肿多为生理性现象,主要由激素水平变化、血容量增加及子宫压迫静脉等导致,表现为下肢及脚踝轻度肿胀,晨起减轻、午后加重,无其他伴随症状,但若伴随血压升高、蛋白尿或视力模糊等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立即就医,其他可能原因如低蛋白血症等需通过临床检查排除。管理上可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体位调整与活动管理、饮食与液体管理、物理治疗与局部护理等;若经非药物干预后水肿持续加重或合并病理表现,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性高的药物,利尿剂仅短期用于心衰或严重水肿。多胎妊娠或肥胖孕妇、合并慢性疾病者、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若出现水肿突然加重、伴随异常症状或血压过高、出现子痫前期症状等需紧急就医。孕妇及家属应了解水肿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保持积极心态,配合产前检查。
一、了解孕晚期水肿的生理机制与常见原因
孕晚期水肿是多数孕妇的常见现象,主要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血容量增加及子宫压迫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生理性水肿通常表现为下肢及脚踝轻度肿胀,晨起减轻、午后加重,无其他伴随症状。若水肿伴随血压升高(≥140/90mmHg)、蛋白尿或视力模糊,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需立即就医。其他可能原因包括低蛋白血症、静脉血栓形成或心脏疾病,需通过临床检查排除。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与活动管理
每日左侧卧位休息≥2小时,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回流。
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如踮脚尖、旋转脚踝或散步,促进下肢肌肉泵功能。
夜间睡眠时抬高下肢15~30度,可使用枕头或楔形垫辅助。
2.饮食与液体管理
限制钠盐摄入至≤5g/日,避免加工食品(如腌制品、罐头)及高盐零食。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鱼类、豆制品),每日≥80g,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避免过量饮水加重水肿,但需根据尿量及医生建议调整。
3.物理治疗与局部护理
温水泡脚(≤40℃)10~15分钟/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
穿戴医用弹力袜(压力级15~20mmHg),覆盖脚踝至小腿,每日晨起穿戴前抬高下肢。
轻柔按摩下肢,方向由足部向心脏,避免用力按压或挤压。
三、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与原则
1.适应症
经非药物干预后水肿持续加重,或合并高血压、蛋白尿等病理表现。
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心功能不全时,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拉贝洛尔、甲基多巴)或利尿剂(如呋塞米)。
2.用药原则
优先选择对胎儿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利尿剂仅短期用于心衰或严重水肿,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及电解质紊乱。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多胎妊娠或肥胖孕妇
需更频繁监测体重增长及水肿程度,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需警惕隐性水肿。
弹力袜选择需根据腿围定制,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2.合并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肾病)
需严格控制血糖及蛋白尿,水肿可能为慢性疾病加重的信号,需增加产检频率。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3.高龄孕妇(≥35岁)
需警惕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疼痛或皮肤温度升高,需立即行下肢超声检查。
弹力袜穿戴需持续至产后6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五、何时需紧急就医
1.水肿突然加重,蔓延至大腿、腹部或面部。
2.伴随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或尿量减少(<500ml/日)。
3.血压≥160/110mmHg,或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子痫前期症状。
孕晚期水肿多为生理性现象,但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管理。若出现异常症状或合并高危因素,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孕妇及家属需了解水肿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