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有多种症状,包括疼痛症状,如腰背部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影响发生率)和下肢放射性疼痛(压迫神经根时出现,不同年龄段及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别);感觉异常症状,如麻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有基础疾病时情况复杂)和感觉减退(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与基础疾病相关时需同时控制);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如肌肉力量下降(不同年龄人群后果不同)和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障碍,不同年龄人群影响各异);少见但严重的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失禁、男性性功能障碍等,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老年人及有相关病史人群风险更高。
一、疼痛症状
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最先出现腰背部疼痛,疼痛可出现在下腰部或腰骶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一般来说,外伤、劳累、受寒等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腰背部疼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引发腰背部疼痛,而老年人则可能因腰椎退变基础上的轻微损伤等引发;男性和女性在腰背部疼痛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可能影响疼痛频率,如长期久坐、久站的人群腰背部疼痛发生率相对较高。
下肢放射性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产生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等部位。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患者难以行走或站立。例如,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时,就会出现典型的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下肢放射性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少见,若发生则需警惕先天性或特殊病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老年人下肢放射性疼痛可能合并神经退变等因素,使疼痛持续时间更长、恢复更慢;生活方式中长期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更易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因为其腰部承受的压力更大,增加了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的风险。
二、感觉异常症状
麻木:患者可出现下肢麻木感,麻木部位与放射性疼痛区域常相一致。麻木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出现麻木症状较为罕见,若出现需全面检查排除特殊疾病;老年人可能同时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麻木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可引起麻木,此时需要仔细鉴别;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群,麻木症状可能更复杂。
感觉减退:部分患者受累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感觉减退,如痛觉减退、温度觉减退等。感觉减退的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患者可能对疼痛、温度等刺激不敏感,这会增加患者受伤的风险。例如,在足部感觉减退时,患者可能不易察觉足部的外伤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感觉减退的影响不同,儿童感觉减退可能影响其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知和活动能力,需要家长密切关注;老年人感觉减退则可能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生烫伤、割伤等意外伤害;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觉减退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需要同时控制基础疾病来改善症状。
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
肌肉力量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受压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可能逐渐下降。例如,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等受压迫时,可导致足背伸无力,患者表现为行走时足尖拖地等。肌肉力量下降会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等基本运动功能。不同年龄人群肌肉力量下降的后果不同,儿童肌肉力量下降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会明显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肌肉力量下降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表现和职业生涯。
肌肉萎缩:长期肌肉力量下降得不到有效改善,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常见于小腿肌肉等部位。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进一步减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肌肉萎缩可能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建立;老年人肌肉萎缩会使其行动更加困难,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长期卧床的人群,肌肉萎缩的发生风险更高,需要积极预防和康复治疗。
四、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少见但严重)
当腰椎间盘突出较大,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失禁,男性还可出现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及时就医处理,因为马尾神经受压若不及时解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伤。马尾神经受压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等基础情况,相对更易出现;有腰椎手术史或腰部外伤史的人群,马尾神经受压的风险也会增加,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