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近视是暂时性近视状态,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致睫状肌痉挛等引起,成因包括用眼习惯、年龄、生活方式等,表现为视力下降、眼部疲劳等,可通过视力检查、散瞳验光诊断,可通过改善用眼习惯、环境、增加户外活动、眼部放松训练预防与缓解,儿童青少年需重点关注预防。
一、假性近视的定义
假性近视是一种暂时性的近视状态。它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因素,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从而引起的视物模糊现象。从医学角度来看,其眼部并没有发生器质性改变,通过适当的休息或治疗,视力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假性近视的成因
1.用眼习惯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儿童青少年如果长时间看书、写字,距离书本过近(小于33厘米左右),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会使眼睛持续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例如,小学生每天长时间进行课堂学习,课后又大量作业,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就容易引发假性近视。这是因为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的睫状肌需要持续收缩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以看清近处物体,长期如此会导致睫状肌痉挛。
用眼环境不佳: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用眼也容易导致假性近视。光线过强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和疲劳,光线过弱则需要更努力地调节眼睛来看清物体,同样会加重睫状肌的负担。比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或者在过强的太阳光直射下阅读,都可能增加假性近视的发生风险。
2.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时期:此阶段是假性近视的高发人群。儿童青少年的眼球还处于发育阶段,眼的调节能力较强。例如,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他们的眼部调节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因用眼不当出现睫状肌痉挛等情况从而引发假性近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发育逐渐完善,假性近视的发生几率相对儿童青少年阶段会有所不同,但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需要重点关注用眼情况以预防假性近视的关键阶段。
3.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户外活动:现代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普遍减少。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的儿童,假性近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时间充足的儿童。因为户外活动时,眼睛能够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和调节。而长期缺乏户外活动,眼睛得不到足够的自然光线刺激,就容易导致睫状肌功能紊乱,增加假性近视的发生可能。
三、假性近视的表现
1.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而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例如,在视力检查时,远距离视力表上的视标难以清晰辨认,而近距离视力表上的视标可能能够较好辨认。这种视力下降是可逆的,与真性近视的不可逆视力下降不同。
2.眼部疲劳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酸胀、疼痛、干涩、视物重影等症状。由于睫状肌持续痉挛,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就会引发眼部疲劳。比如,长时间用眼后,眼睛会感觉很累,休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继续过度用眼,症状又会加重。
四、假性近视的诊断方法
1.视力检查:通过远视力检查和近视力检查来初步判断视力情况。远视力检查通常使用标准视力表,近视力检查可使用近视力表。如果远视力下降,而近视力正常,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假性近视。
2.散瞳验光:这是诊断假性近视的重要方法。使用散瞳药物(如阿托品眼膏等)使睫状肌麻痹,消除睫状肌痉挛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如果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或明显降低,说明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验光后仍存在近视度数,则可能是真性近视。例如,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散瞳验光可以准确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因为儿童青少年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容易出现假性近视情况,散瞳验光能清晰反映出眼部真实的屈光状态。
五、假性近视的预防与缓解措施
1.改善用眼习惯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规定儿童青少年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每隔30-4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通过设置闹钟等方式提醒,让眼睛得到适当休息,缓解睫状肌的紧张状态。比如,小学生写作业时,每4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看看远处。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教导儿童青少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背部挺直,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手部离笔尖一寸左右。正确的用眼姿势有助于减轻眼睛的调节负担,预防假性近视。
2.改善用眼环境
保证合适的光线:营造良好的用眼光线,室内照明应均匀,避免眩光和频闪。可以使用台灯时,选择无频闪、色温合适(4000K-5000K左右)的台灯,且台灯应放置在左前方,避免光线直射眼睛。例如,在书房学习时,使用合适的台灯提供充足且舒适的光线,减少眼睛因光线问题产生的疲劳。
3.增加户外活动:鼓励儿童青少年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眼睛能够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预防假性近视。比如,放学后在小区里玩耍、周末去公园散步等,都可以增加户外活动量。
4.眼部放松训练
转眼球运动:可以每天定时进行转眼球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若干圈。通过转眼球能够锻炼眼部肌肉,缓解睫状肌的紧张。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进行5-10分钟的转眼球运动。
远眺:每隔一段时间就向远处眺望,最好能眺望5-10分钟的绿色植物等远处景物。远眺可以使睫状肌放松,减轻眼睛的疲劳。比如,在教室的课间休息时,走到教室外向远处眺望。
总之,假性近视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善用眼习惯、环境等方式进行预防和缓解的视力问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其用眼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假性近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