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就是骨刺,二者是同一种病理现象的不同表述。
骨质增生是医学术语,指骨骼在长期应力刺激、退行性改变或慢性损伤等因素作用下,局部骨组织发生代偿性增生,形成骨性突起;而“骨刺”则是通俗说法,因其形态类似刺状突出而得名。这种增生是人体为稳定关节、分散压力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常见于中老年人及关节劳损者,多发生在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负重或活动频繁的部位。多数骨刺无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被发现;若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神经)或引发炎症反应,则可能导致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如颈椎骨刺压迫神经可引起手臂麻木,膝关节骨刺可能诱发骨关节炎。
因此,骨质增生与骨刺本质相同,是否需治疗取决于是否引发症状。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控制体重、适度运动、保暖防寒等预防加重;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药物(如塞来昔布)、理疗或手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