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太重可以采取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艾灸、拔罐、中药调理等方法治疗。
1.饮食调整
减少生冷、油腻、甜食的摄入,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蛋糕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水湿运化。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芡实、冬瓜等。薏米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红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芡实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冬瓜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
2.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排出湿气。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艾灸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可选取足三里、丰隆、中脘、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丰隆为化痰祛湿的名穴;中脘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脾俞能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4.拔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常见的有留罐法、闪罐法等。但皮肤过敏、有破损、体质虚弱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宜拔罐。
5.中药调理
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祛湿的中药方剂,如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等。参苓白术散能补脾胃、益肺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湿气重的症状;藿香正气散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