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青光眼的方法是症状判断、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等。
1.症状判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等症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多数患者有反复小发作史,发作时可能有轻度眼胀、头痛、视物模糊,虹视等症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2.眼压测量
眼压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但部分患者眼压虽在正常范围,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3.眼底检查
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检查视盘形态。青光眼患者的视盘会出现特征性改变,如视杯扩大、杯盘比增大、视盘出血、盘沿变窄等。视盘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青光眼的病情进展。年龄较大者,眼底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生理性改变,如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在判断时需要更加仔细地鉴别。对于有高度近视等病史的患者,眼底变化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判断。
4.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评估青光眼病情和监测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弓形暗点、环形暗点,晚期可出现管状视野甚至视野完全丧失。
如果出现上述疑似青光眼的症状,或者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高度近视者等,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