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宝宝拉肚子可能与消化不良、腹部受凉、乳糖不耐受、急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需要根据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消化不良
一周岁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物种类突然改变、过于油腻复杂,会增加肠胃负担,导致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引起拉肚子,大便可能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建议调整宝宝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控制每餐进食量;食物种类逐步添加,避免突然改变,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可适当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2、腹部受凉
宝宝腹部保暖不当,寒冷刺激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出现拉肚子的情况。此时宝宝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可能较稀,还可能伴有轻微腹痛、哭闹不安。建议加强宝宝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可使用肚兜或毛巾包裹腹部;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敷在宝宝腹部,缓解肠道痉挛,减轻拉肚子症状。
3、乳糖不耐受
部分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将牛奶或母乳中的乳糖分解吸收,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导致拉肚子,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有泡沫和酸臭味。若为母乳喂养,妈妈可减少乳糖含量高的食物摄入;若为奶粉喂养,可更换为无乳糖或低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随着宝宝年龄增长,部分宝宝乳糖酶活性会逐渐恢复,可逐渐尝试少量添加普通奶制品。
4、急性胃肠炎
宝宝误食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会引发急性胃肠炎,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分泌增加,蠕动加快,出现拉肚子症状,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及时带宝宝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时)或抗病毒药物;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让宝宝多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5、食物过敏
一周岁宝宝开始添加多种辅食,若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海鲜等,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攻击,导致肠道过敏反应,出现拉肚子,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症状。立即停止给宝宝食用可疑过敏食物,若症状严重,如出现呼吸急促等,需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以后添加辅食时,要仔细记录食物种类,避免再次食用过敏食物。
若宝宝拉肚子症状严重,如频繁呕吐、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出现脱水症状等,或经过家庭护理后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