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癌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具侵袭性生长及易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占纵隔肿瘤比例小发病年龄宽泛中青年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异组织学有多种亚型显微镜下见恶性表现有局部压迫及转移相关症状靠影像学和病理活检诊断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放化疗儿童罕见治疗需评估耐受性老年常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需全面评估女性妊娠期发现要权衡母体胎儿优先保母体。
一、定义
胸腺癌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细胞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且易发生转移,区别于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胸腺瘤。
二、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相对较低,约占纵隔肿瘤的较小比例,发病年龄分布较宽泛,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
三、病理特征
组织学上可分为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未分化癌等多种亚型,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存在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等恶性病理表现。
四、临床表现
1.局部压迫症状: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咳嗽等,是由于肿瘤对纵隔内组织器官产生压迫所致;2.转移相关症状:若发生转移,如骨转移可引起相应部位疼痛,肝转移可影响肝功能等,出现乏力、黄疸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CT、MRI等可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病理活检:通过纵隔镜或胸腔镜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胸腺癌的金标准。
六、治疗方式
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辅助放疗、化疗,化疗多采用铂类等药物联合方案。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胸腺癌在儿童中较为罕见,治疗时需谨慎评估手术及放化疗的耐受性,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选择对儿童机体影响相对较小的治疗策略;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先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女性患者:妊娠期发现胸腺癌时,需综合权衡胎儿和母体健康,优先保障母体生命安全,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必要时多学科协作制定合理诊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