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心房电活动紊乱致收缩功能丧失,常见病因有年龄增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甲亢等心脏疾病及过量饮酒、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严重可致心衰加重、脑栓塞,老年人卒中风险高需重血栓预防,有基础病者要控基础病,生活方式上过量饮酒者减酒量,压力大人群调心态缓解压力。
一、常见病因
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升高,会对心房结构和电生理产生影响,增加心房颤动发生几率;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可引发心房电活动异常从而诱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也易出现心房颤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心脏电生理,促使心房颤动发生。此外,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以及过量饮酒、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会有心悸症状,感觉心跳紊乱、过快或不规则;部分患者会出现气短,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心房颤动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还有些患者会有乏力表现。严重的心房颤动可能影响心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加重,并且由于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流向脑部,就会引发脑栓塞,增加卒中风险。
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发生心房颤动后,卒中风险相对更高,需更加重视血栓预防等相关措施。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时,要严格控制血压,因为血压波动会进一步影响心房颤动的病情和预后;冠心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时,需在治疗心房颤动的同时关注冠心病的治疗及心肌缺血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有过量饮酒习惯的人群,应尽量减少饮酒量,因为酒精可能是诱发心房颤动的因素之一;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要注意调节心理状态,可通过适当运动、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