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因外伤或感染致鼓膜完整性受损的状态,病因包括外伤性(挖耳等外力)与感染性(急慢性中耳炎未治或刺激),分类为外伤性和病理性,症状上外伤性表现为突然耳痛伴耳鸣听力下降少量耳出血,病理性是耳反复流脓听力渐降耳闷等,检查用耳镜观察和听力测试,治疗原则为外伤性小穿孔保持清洁可自愈,大穿孔或病理性需手术,儿童需防耳部感染,老年人要控基础病避外伤。
一、定义
鼓膜穿孔是指鼓膜因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完整性受损出现的穿孔状态,鼓膜为外耳道与中耳间的一层薄膜,具有传递声波等重要功能。
二、病因
(一)外伤性因素
挖耳时用力不当、掌击耳部、气压急剧变化(如爆震、潜水等)可致使鼓膜穿孔,此类外力作用超出鼓膜耐受范围,破坏其完整性。
(二)感染因素
急性中耳炎若未获及时有效治疗,炎症持续发展可引发穿孔;慢性中耳炎长期受炎症刺激,也会造成鼓膜穿孔。
三、分类
(一)外伤性鼓膜穿孔
由外界物理力量直接作用于耳部引发,如上述挖耳、掌击等情况所致。
(二)病理性鼓膜穿孔
因耳部感染性疾病等病理状况引起,像急性中耳炎未愈、慢性中耳炎长期炎症刺激等导致。
四、症状表现
(一)外伤性穿孔
患者多有突然耳痛,随后出现耳鸣、听力短暂下降,部分可伴有少量耳出血。
(二〕病理性穿孔
常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听力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闷等不适。
五、检查方法
通过耳镜直接观察鼓膜穿孔的具体位置、大小等情况,还可借助听力测试评估听力受损程度等,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六、治疗原则
外伤性小穿孔通常保持外耳道清洁,多可自行愈合;较大外伤性穿孔或病理性鼓膜穿孔可能需手术修复等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期发生鼓膜穿孔时,需特别预防耳部感染,如洗澡、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擤鼻要采用正确方法,因儿童耳部防御机制相对较弱,若耳部感染易加重病情或影响穿孔愈合。
(二)老年人
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以利于鼓膜穿孔愈合,同时要避免耳部再次受外伤,因老年人身体恢复相对缓慢,基础病可能干扰愈合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