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8627次浏览
单纯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主要由中耳长期反复发炎引起,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内流脓,部分患者还伴有耳鸣。其主要病因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游泳跳水时细菌感染等。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听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用力擤鼻和捏鼻鼓气、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以及游泳时注意保护耳部等。
单纯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多由于中耳长期反复发炎,导致鼓膜紧张部穿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内流脓,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耳鸣。以下是关于单纯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的一些相关内容。
1.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彻底治疗,或虽获治疗,但因患者体质差,病程长,其炎症易经咽鼓管向中耳扩散,而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者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或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可引发本病。
不正确地捏鼻鼓气或擤鼻,以及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等,可将细菌带入中耳。
婴幼儿因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管腔较大,故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2.症状:
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可因鼓膜穿孔而减退,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耳鸣。
耳内流脓: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耳部疼痛、眩晕等症状。
3.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内有脓性分泌物。
听力检查: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有助于了解中耳及乳突的病变情况。
4.治疗: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原发病。
局部治疗:保持耳部清洁,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抗生素、抗组胺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鼓膜穿孔较大、经久不愈或反复流脓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鼓膜修补术。
5.预防: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等原发病。
避免用力擤鼻、捏鼻鼓气等。
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
游泳时应注意保护耳部,避免呛水。
总之,单纯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感染,预防鼓膜穿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