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鼻炎的非药物干预包括调节室内湿度至40%-60%、用生理盐水喷雾等保湿鼻腔及规避烟酒、雾霾等刺激因素,药物治疗有鼻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水肿和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儿童需谨慎用药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孕妇用药需医生评估利弊优先非药物,老年人用药要注意相互作用并注重非药物干预。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环境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可借助加湿器等设备来达成,适宜的湿度环境有助于缓解鼻腔黏膜干燥状况,例如空气过于干燥时鼻腔黏膜水分易流失,而合适湿度能减少这种流失。
2.鼻腔保湿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滴鼻剂对鼻腔进行喷雾或滴鼻,能起到湿润鼻腔黏膜、清洁鼻腔内异物的作用,每日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如晨起、睡前及感觉鼻腔干燥时均可使用。
3.规避刺激因素:应戒烟戒酒,远离雾霾、粉尘等污染性较强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鼻腔黏膜的不良刺激,因为吸烟饮酒及污染空气会加重鼻腔黏膜干燥与炎症反应。
二、药物治疗方式
1.鼻腔用糖皮质激素:当鼻腔存在炎症反应时,可遵医嘱使用鼻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这类药物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水肿,缓解干燥、鼻塞等症状,其通过作用于鼻腔局部发挥抗炎等功效。
2.促进黏膜修复药物:部分情况下可使用促进鼻腔黏膜修复的药物,有助于受损黏膜的修复与再生,为鼻腔黏膜恢复正常功能提供支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干燥鼻炎时,需格外谨慎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滴鼻剂,非药物干预应作为首要选择,如通过调节室内湿度、指导正确鼻腔保湿方法等进行处理,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2.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若需使用药物治疗干燥鼻炎,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优先考虑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非药物干预手段,防止药物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潜在危害。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干燥鼻炎时,要留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同时更注重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应用,如保持室内适宜湿度等,因为老年人机体代谢及肝肾功能等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且基础疾病需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