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本身不具传染性,其发生与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乙肝和丙肝具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性传播等,有病毒感染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测监测,乙肝携带孕妇需母婴阻断,长期酗酒者应戒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日常与患者交往注意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处接触其含病毒体液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原发性肝癌的传染性判定
原发性肝癌本身不具有传染性。肝癌的发生主要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酗酒等因素相关。其中,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乙肝和丙肝具有传染性,它们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但肝癌是由这些病毒引发肝脏病变后逐渐发展而来,并非肝癌本身传染。例如,有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感染者,慢性丙肝病毒感染也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然而这是病毒引发肝脏损伤进而增加癌变几率,而非肝癌传染。
二、与肝癌相关病毒的传染性及传播途径
(一)乙肝病毒(HBV)
HB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HB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B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侵入性医疗操作等;母婴传播是HBV重要的传播途径,患乙肝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可将病毒传给婴儿;性传播也是HBV的传播方式之一,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HBV。但一般的日常接触,像共同进餐、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等不会传播HBV。
(二)丙肝病毒(HCV)
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HC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C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也有传播HCV的风险;母婴传播虽不如乙肝常见,但也存在;性传播也是HCV的传播途径之一。
三、针对有病毒感染风险人群的建议
对于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风险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病毒检测及肝脏监测,如定期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等。对于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需进行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长期酗酒者应尽量戒酒,以减少肝脏损伤及肝癌发生风险;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在日常生活中,与乙肝、丙肝患者正常交往时,要注意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处接触患者血液等可能含病毒的体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