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乙肝病毒DNA载量,孕期特定阶段符合指征者遵医嘱用抗病毒药物母婴阻断,病毒载量高可择剖宫产,低时评估后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程序接种疫苗,产后产妇要休息好、饮食营养均衡且定期监测肝功能,孕妇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接触肝损害物质及剧烈运动。
一、产前检查要点
1.定期监测肝功能:孕妇需每1-2个月检测一次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通过肝功能检查可及时了解肝脏的合成、代谢等功能状态,若出现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评估病情。
2.监测乙肝病毒DNA载量:在孕期不同阶段检测乙肝病毒DNA水平,一般孕24-28周时需检测,若病毒载量高,提示母婴传播风险相对较高,需根据情况采取相应阻断措施。
二、母婴阻断措施
孕妇在孕期特定阶段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例如在妊娠晚期(孕28-32周左右),部分符合指征的孕妇可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以降低宫内感染胎儿的风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南,由专业医生根据孕妇个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
三、分娩方式选择
若孕妇乙肝病毒DNA载量高,从减少母婴接触病毒的角度考虑,可与医生充分沟通后选择剖宫产,以降低新生儿通过产道接触母血、羊水等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但如果病毒载量处于较低水平等适宜条件下,也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阴道分娩,但需做好新生儿的及时阻断处理。
四、产后婴儿处理
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通过规范的免疫接种程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五、产后自身护理要点
产妇产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饮食上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如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身体康复。同时,仍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观察自身肝脏功能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孕妇)需特别关注事项
孕妇本身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因为长期焦虑可能影响身体的免疫状态等,对肝脏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要避免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物质,如某些肝毒性药物等,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需咨询医生,确保药物对自身和胎儿无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选择适度的活动方式,如散步等,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