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分非侵袭性与侵袭性,非侵袭性中真菌球型多单侧上颌窦、有高密度影等特点,变应性常双侧鼻窦、黏膜云雾状等;侵袭性病情重、有骨质破坏等;儿童患者少见症状不典型需结合影像临床,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病对侵袭性易感性高且恢复慢,免疫低下人群侵袭性发病风险高、影像具侵袭性特征需高度警惕及时诊治并支持免疫。
一、真菌性鼻窦炎的类型及相关表现
(一)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1.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多发生于单侧鼻窦,常见于上颌窦。影像学检查(如CT)可见鼻窦内存在高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见钙化,鼻窦骨质一般无明显破坏,黏膜增厚相对较轻,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涕等非特异性症状,症状相对较轻缓,病程一般较长,多与鼻窦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2.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常累及双侧鼻窦,影像学上可见鼻窦密度增高,黏膜明显增厚,呈“云雾状”改变,窦腔可能有膨胀性改变,患者多有过敏体质,除了鼻部症状外,可能伴有眼部、面部等相关区域的不适,与变应原接触等因素密切相关,免疫状态可能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1.病情相对较重,CT检查可见鼻窦骨质有破坏现象,病变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如眼眶、颅内等,患者症状较急重,可有面部疼痛、眼部红肿、头痛、发热等表现,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诊治。
二、不同人群相关特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真菌性鼻窦炎相对少见,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长期鼻塞、流涕,易被忽视。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儿童的解剖特点,其鼻窦发育尚不完全,在解读CT等影像时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但又有自身特点,若怀疑真菌性鼻窦炎,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后果。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对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易感性较高。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与其他人群有一定差异,且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进行相关检查和可能的治疗时要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这类人群的影像学表现可能更具侵袭性特征,骨质破坏等情况可能更严重,在诊断时要高度警惕,一旦怀疑需及时进行病原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重提升其自身免疫功能相关的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