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感染起,初期鼻内干燥灼热,渐现进行性鼻塞、流清水样涕,后续可变为黏液脓性,伴全身症状且儿童更明显;慢性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黏性或脓性涕,可伴嗅觉减退等,症状持续数月以上,治疗非药物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儿童用鼻腔冲洗需温和装置、药物要儿童专用,孕妇用药遵医嘱,老年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且鼻腔冲洗要规范。
一、鼻炎的症状
(一)急性鼻炎症状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初期患者可出现鼻内干燥、灼热感,随后逐渐出现鼻塞,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流清水样鼻涕,可持续数天。随着病情发展,鼻涕可变为黏液脓性,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更为明显。
(二)慢性鼻炎症状
慢性鼻炎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鼻塞程度可因体位变化而改变。患者鼻涕多为黏性或脓性,量多少不一,可伴有嗅觉减退、鼻根部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干、咳嗽等伴随症状,症状常持续数月以上。
二、鼻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由过敏原引发的鼻炎,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花粉季减少外出并佩戴口罩,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以过滤尘螨等过敏原,这是预防和缓解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措施。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及炎性介质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冲洗装置,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呛咳。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是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的常用药物,可改善鼻黏膜的炎症状态,但需遵循医嘱规范使用。
2.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鼻用制剂,可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口服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等副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鼻炎: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鼻腔冲洗需选择温和方式,避免损伤鼻黏膜。药物使用应格外谨慎,优先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临床验证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孕妇鼻炎:孕妇用药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若出现鼻炎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老年鼻炎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更为安全,但也需注意操作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