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腺癌是肺癌极早期病变,属非小细胞肺癌范畴,癌细胞局限于黏膜或表皮内未浸润转移。其病理有特定细胞形态和局限病变范围,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手术,预后好,特殊人群治疗需特殊考量,若不及时治可进展为浸润性癌致预后变差。
一、病理特征
1.细胞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位腺癌的癌细胞具有腺癌的一些形态特点,如细胞排列成腺管状等结构,但局限于原发部位,细胞异型性相对较局限,核分裂象少见等。
2.病变范围:病变局限,通常直径较小,一般在几毫米到2厘米左右等。
二、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不同年龄人群发病风险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患原位腺癌的风险可能有一定变化,不过具体机制还与多种因素综合相关。
2.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导致肺部细胞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的持续损伤,增加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如石棉、氡等)环境中也会增加患原位腺癌的风险,比如长期在石棉加工厂工作的人群,接触石棉粉尘后,肺部细胞发生异常病变进而发展为原位腺癌的可能性增大。
3.病史因素:有肺部慢性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患者,肺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损伤修复的状态,细胞容易发生异常增殖,相对更容易出现原位腺癌等病变。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原位腺癌在胸部CT上可表现为肺部的小结节影,结节边界可能相对较清楚等,但影像学表现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病理学检查:通常需要通过活检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原位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明确是否为原位腺癌以及其具体病理表现。
四、治疗及预后
1.治疗:一般首选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由于原位腺癌处于极早期,手术切除后预后通常较好,往往不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等。
2.预后:原位腺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等预后指标通常非常高,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极低,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较好地恢复健康,生活质量不受明显影响。但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可能会进展为浸润性癌,预后则会变差。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需要综合评估,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前后需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以保障手术等治疗的安全进行;儿童患原位腺癌非常罕见,若儿童出现相关肺部病变,诊断和治疗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损伤小的检查和治疗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