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需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按医护指导换敷料并观察有无异常,休息时可采半卧位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保证水分,密切留意恶露颜色量气味,术后尽早床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用非药物法缓解疼痛,高龄产妇需注重休息营养监测伤口生命体征,有基础病者控基础病加强伤口护理监测,再次妊娠风险产妇做好避孕定期复查。
一、伤口护理
剖宫产后需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严格按照医护指导定期更换敷料,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若发现伤口红肿范围扩大、渗液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24小时内尽量避免伤口部位沾水,确保伤口处于清洁环境以促进愈合。
二、休息与体位
保证充足睡眠,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此体位有助于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同时利于呼吸及恶露排出。半卧位能使子宫切口的渗出液流向盆腔,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可减少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产妇可根据自身舒适度调整卧床姿势,但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防肌肉僵硬。
三、饮食营养
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助力身体恢复。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与矿物质通过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便秘。例如,产后第1天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小米粥),后续逐步增加食物种类与营养成分,确保营养均衡。
四、恶露观察
密切留意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颜色由鲜红色渐变为白色。若恶露量增多、颜色异常(如转为鲜红色)或出现臭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等状况,需及时就医检查。
五、活动与康复
术后尽早在床上开展翻身、四肢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可坐起,术后1-2天可在床边适当活动,随着身体恢复逐步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例如,术后第1天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腿部屈伸运动,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与时长。
六、疼痛管理
若出现伤口疼痛或宫缩痛,可通过调整体位、放松心情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如宫缩痛时可采用腹部热敷,但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若疼痛较剧烈且影响休息,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评估疼痛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特殊人群提示
高龄产妇:剖宫产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需格外注重休息与营养补充,密切监测伤口愈合情况及生命体征,遵循医护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计划。
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加强伤口护理及血糖、血压监测,严格依照医护方案进行产后护理。
再次妊娠风险产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风险较高,需做好避孕措施,同时关注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产后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