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发烧有多种含义,包括肿瘤本身引起和感染导致,肿瘤相关发热多为低热、抗生素无效、与细胞因子致体温调定点升高有关,感染相关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且有感染部位表现、血常规等有炎症指标变化;不同人群癌症发烧有差异,儿童要慎察、老年要细观、有基础病史者情况复杂;应对需先明确原因,肿瘤相关发热可考虑针对肿瘤治疗,感染所致需选合适抗感染药,还需给发烧患者补水防脱水。
肿瘤相关发热的特点
肿瘤相关发热一般体温多在38℃左右,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但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会使体温有所下降。其机制主要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有关,肿瘤细胞能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引起发热。
感染相关发热的特点
感染导致的发烧,体温可高可低,若为细菌感染,体温常较高,可达39℃甚至更高,同时会有感染部位的特异性表现。比如肺部感染时会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会升高。
不同人群癌症发烧的差异及应对
儿童癌症患者:儿童癌症患者出现发烧时需格外谨慎。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更不成熟,感染风险更高。如果儿童癌症患者发烧,首先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要关注其精神状态等。若发烧同时伴有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情况。因为儿童癌症患者本身免疫力低,感染可能迅速加重病情。
老年癌症患者:老年癌症患者发烧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烧时要注意监测体温,同时要关注是否有其他潜在的感染病灶等。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所以需要更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发烧原因。
有基础病史的癌症患者:对于本身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癌症患者,发烧时情况更为复杂。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烧,容易并发更严重的感染,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同时排查感染源。心脏病患者发烧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要注意观察心脏相关指标及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发烧情况以避免对心脏功能产生进一步不良影响。
癌症发烧的应对原则
当癌症患者出现发烧时,首先要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果是肿瘤相关发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采取如局部放疗等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来控制肿瘤生长从而缓解发热;如果是感染导致的发烧,则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癌症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比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与癌症治疗药物有相互作用等。同时,对于发烧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要保证其充足的液体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