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可能由心血管内科(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肾内科(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内分泌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普通外科(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病变)等引起,不同科室导致下肢水肿的相关情况不同,排查要点也各异,如心血管内科需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肾内科需尿常规等检查,内分泌科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普通外科需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血管外科需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一、心血管内科
1.相关情况:当下肢水肿是由心脏疾病引起时,比如心力衰竭,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就会出现下肢水肿。心力衰竭的患者除了下肢水肿外,还可能有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表现。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发生心力衰竭导致下肢水肿的风险相对较高;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心脏功能更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下肢水肿情况。
2.排查要点: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
二、肾内科
1.相关情况:肾脏疾病导致的下肢水肿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变会影响体内水钠代谢和蛋白质的代谢,引起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患有慢性肾炎的人群,病情可能会反复,长期患病容易出现下肢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血浆蛋白降低,是导致下肢水肿的常见原因之一。
2.排查要点: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来明确肾脏的情况。
三、内分泌科
1.相关情况: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引起下肢水肿,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水钠潴留。中老年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出现下肢水肿;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出现下肢水肿。
2.排查要点:需要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
四、普通外科
1.相关情况: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表现。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曾有外伤史的人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下肢水肿;肥胖人群由于下肢静脉承受的压力较大,也可能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风险。
2.排查要点:可通过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来判断是否存在静脉血栓等问题。
五、血管外科
1.相关情况:除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病变也会导致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血回流不畅,长期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患下肢静脉曲张的几率较高,容易出现下肢水肿;孕妇随着孕周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增大,也可能出现下肢水肿情况。
2.排查要点:通过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来评估血管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