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易因肿瘤及放化疗致免疫低下、长期住院、广谱抗菌药使用等发生真菌感染,常见致病真菌有念珠菌属等,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侵袭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使用,诊断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微生物学检查(涂片、培养、血清学检测),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需据菌选药并监测,预防需增强免疫力、合理用抗菌药、减少侵袭性操作,儿童癌症病人因发育阶段更要注重营养支持及儿科安全用药。
一、癌症病人真菌感染概况
癌症病人因肿瘤本身影响免疫系统、接受放化疗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且常伴随长期住院、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易发生真菌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
二、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癌症本身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可显著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抵御真菌侵袭能力下降,增加真菌感染风险。例如,白血病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发生念珠菌等真菌感染。
2.侵袭性操作:如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为真菌侵入机体提供途径,增加感染机会。
3.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长期或不规范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过度增殖引发感染。
三、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观察: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局部感染灶(如肺部感染时的咳嗽、咳痰,口腔感染时的口腔黏膜白斑等)等表现。
2.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涂片:对感染部位分泌物、痰液等进行涂片镜检,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
真菌培养:通过采集血液、痰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明确致病真菌种类。
血清学检测:部分真菌相关抗原或抗体检测可辅助诊断,如曲霉菌感染时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等。
四、治疗原则
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需根据致病真菌种类选择合适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菌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鼓励癌症病人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适度运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以维持机体免疫力;对于免疫严重低下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等辅助提升免疫功能。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减少菌群失调引发真菌感染的风险。
3.减少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若必须进行,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降低真菌侵入机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儿童癌症病人为例)
儿童癌症病人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较成人更脆弱,在真菌感染预防与治疗中需格外谨慎。预防方面,应更注重儿童营养支持以保障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感染易感性;治疗时需优先考虑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依据儿童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相关参数(若涉及药物使用),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加强护理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