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全面评估产妇整体状况并与家属沟通知情同意,术中要精准置入穿刺器、协同操作并妥善处理切口,术后密切监测切口及并发症、防控感染并管理一般恢复,特殊人群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及肥胖产妇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术前评估
1.产妇整体状况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如超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全面了解产妇孕周、胎儿大小、胎位、心肺功能、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及凝血功能等,明确单孔腹腔镜剖宫产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例如孕周适宜、胎儿胎位正常且无严重盆腔粘连等情况适合该术式。
2.知情同意沟通:向产妇及家属充分解释一次性多通道单孔腹腔镜穿刺器切口保护套剖宫产的手术流程、优势(如切口小、美观等)、潜在风险(如器械相关并发症、术后感染等)及替代方案,确保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术中操作关键要点
1.穿刺器精准置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依据术前规划的穿刺点精准置入多通道单孔腹腔镜穿刺器切口保护套,操作过程需轻柔缓慢,利用腹腔镜监视确保穿刺器稳定于预定腹腔位置,避免因粗暴操作损伤腹腔内肠管、膀胱等邻近器官。
2.手术操作协同:在腹腔镜监视下开展剖宫产操作,利用保护套维持切口良好暴露,各通道器械需协调配合,分离组织、娩出胎儿等步骤均需轻柔细致,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过度扰动,保障手术视野清晰与操作安全性。
3.切口妥善处理:胎儿娩出后,妥善关闭子宫切口,操作中注意保护切口保护套,确保缝合等操作顺利进行,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处理异常。
三、术后处理措施
1.切口及并发症监测:术后密切观察单孔切口及保护套相关区域状况,包括有无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早期发现切口感染、器械相关局部炎症等并发症迹象。
2.感染防控:根据手术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确保用药针对性与合理性。
3.一般恢复管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等),鼓励产妇早期适度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同时关注产妇营养状况,为身体恢复提供良好基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因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进程可能较慢,需加强切口及全身状况监测,警惕深静脉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依据其心肺功能等调整术后康复方案,如适当延长活动观察时间、加强营养支持等。
2.合并基础疾病产妇
高血压产妇: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维持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避免血压波动影响切口愈合及身体恢复,必要时遵医嘱调整降压方案。
糖尿病产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确保基础疾病得到良好管控,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合理规划术后饮食与血糖监测。
3.肥胖产妇:肥胖导致解剖结构辨认难度增加,术中需更精准操作,预防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并发症;术后重点观察切口脂肪液化等情况,加强切口局部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促进切口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