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有高血压致心房结构改变及房颤风险增、冠心病致心肌缺血缺氧易引发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因血流动力学异常诱发心房重构增房颤概率、心力衰竭时心房淤积扩大等易引发房颤且形成恶性循环;非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有甲亢致心脏电生理改变可合并房颤、COPD因缺氧等致心房重构增房颤风险、睡眠呼吸暂停致低氧高碳酸血症诱发心房电生理紊乱增房颤几率;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增长使心房结构电生理改变成房颤高发人群、部分房颤具家族遗传倾向、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及精神压力大等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1.高血压病: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心房肌会发生肥厚、纤维化等结构改变,同时血压升高导致心房压力负荷增加,进而促使心房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显著增加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风险。据临床研究统计,高血压患者房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2.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心肌组织,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稳定性,容易引发房颤。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事件后,房颤的发生几率也会升高。
3.瓣膜性心脏病:例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导致心房扩大、瓣膜反流或狭窄,使心房内血流动力学异常,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会诱发心房重构,从而增加房颤的发生概率。
4.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房内血液淤积,导致心房扩大,同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等因素促使心房电生理重构,易引发房颤,且房颤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衰,形成恶性循环。
二、非心血管疾病相关因素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加快心肌细胞的代谢,导致心房肌不应期缩短等电生理特性改变,临床观察发现约10%-20%的甲亢患者会合并房颤。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患者存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血管阻力增加等情况,这些因素可引起心房重构,包括心房扩大、电重构等,进而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病会导致患者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长期可诱发心房电生理紊乱,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的结构和电生理特性会发生改变,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增加、窦房结功能减退等,使得老年人成为房颤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说,65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2.遗传因素:部分房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与房颤的易感性相关,若家族中有房颤患者,其亲属发生房颤的风险相对较高。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增加房颤发生风险;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增加等,也与房颤的发生存在关联。
4.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发生紊乱,通过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等机制,可能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