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水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子宫压迫;病理性因素有妊娠高血压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生理性水肿可通过适当休息等缓解,病理性水肿需及时就医针对原发病治疗,孕妇要定期产检密切观察。
一、生理性因素
(一)血容量变化
孕晚期孕妇体内血容量会增加,一般可增加30%-50%,这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从而引发水肿。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不断增大,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加重下肢水肿等情况。例如,正常非孕期女性血容量约为3-5L,而孕晚期可达到5-7.5L左右,血容量的显著增加是导致水肿的重要生理性原因之一。
(二)激素变化
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使体内水钠潴留。雌激素可使水钠在组织间隙潴留,孕激素也有一定的水钠潴留作用,进而引起身体各部位出现水肿情况,尤其是下肢、脚踝等部位较为常见。一般在孕中晚期这种激素变化更为明显,导致水肿逐渐出现并可能加重。
(三)子宫压迫
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及下腔静脉,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使得静脉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下肢水肿。这种情况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往往会更加明显,因为站立或行走时重力作用会进一步加重静脉回流的障碍。
二、病理性因素
(一)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孕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表现。其中水肿多从下肢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累及全身。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有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如20%左右)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并且水肿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二)肾脏疾病
如果孕妇本身患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孕晚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和水肿。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往往不仅局限于下肢,可能会表现为全身性水肿,同时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其他肾脏相关的异常表现。
(三)心脏疾病
孕期心脏负担加重,若孕妇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孕晚期心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心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体循环淤血,出现水肿症状。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通常从下肢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等心脏方面的症状。
对于孕晚期出现水肿的孕妇,若为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水肿,一般通过适当休息,如休息时抬高下肢,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方式可有所缓解。而对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水肿,则需要及时就医,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妊娠高血压疾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降压、解痉等治疗;肾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等则需要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同时,孕妇在孕晚期要注意定期产检,密切观察水肿情况以及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