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筛窦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增加饮水、避免劳累等)、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等清除分泌物等)、手术治疗(药物无效或有解剖异常时,如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还有特殊人群(儿童注意药物选择和鼻腔冲洗操作等、老年注意基础疾病及术后护理)相关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对于双侧筛窦炎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良好的恢复环境。同时,要适当增加饮水,保持鼻腔黏膜湿润,有助于鼻腔分泌物的排出。在生活方式上,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这对于机体免疫力的维持很重要,因为免疫力正常有助于对抗感染因素,促进病情恢复。例如,充足的睡眠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的活性等。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双侧筛窦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存在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像鼻腔分泌物培养提示有致病菌等情况,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以减轻筛窦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它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筛窦黏膜的水肿和充血。
三、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物质,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鼻腔冲洗的方法有所不同。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压力和方式,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用较为温和的喷雾式鼻腔冲洗器,而年龄稍大能够配合的儿童可以使用手持式鼻腔冲洗器,但都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呛咳等情况发生。
四、手术治疗
适应证:如果双侧筛窦炎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鼻息肉等解剖结构异常影响筛窦引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经过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且鼻窦CT显示筛窦病变严重,伴有鼻息肉等情况,就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等,通过手术开放筛窦,清除病变组织,恢复筛窦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功能。手术操作是在鼻内镜的直视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仍需要进行规范的护理和随访。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双侧筛窦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鼻腔冲洗的操作。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鼻腔冲洗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防止出现不适。另外,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要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帮助病情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双侧筛窦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同时,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