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护理需注重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异味等异常、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体温超38.5℃需警惕感染且关注不同年龄差异、术后早期6小时去枕平卧头偏一侧6小时后半卧位利于恶露排出和缓解伤口张力、术后24小时床上做四肢伸展等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进流食再过渡半流食普食保证营养均衡、留意恶露颜色量气味异常情况、留置尿管期间确保通畅清洁会阴每日擦拭术后24-48小时拔管后观察排尿、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其紧张焦虑情绪。
一、伤口护理
保持剖宫产伤口清洁干燥至关重要,每日需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及异常异味。若伤口出现红肿加重、渗液增多或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同体质的产妇伤口愈合速度有差异,需密切关注个体差异对伤口恢复的影响,例如糖尿病产妇伤口愈合相对较慢,更要加强伤口观察与护理。
二、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要留意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不同年龄阶段的产妇,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如老年产妇基础代谢率较低,生命体征波动可能相对不明显,但仍需严格监测。
三、体位与活动
术后早期体位:术后6小时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此体位有利于恶露排出,同时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
术后活动:术后24小时可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展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活动量需根据产妇身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产妇,活动应更为谨慎,避免过度劳累。
四、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饮食: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可进少量流食,如米汤等,以补充水分且不加重胃肠负担。随后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如粥、面条等)、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如全麦食品等),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消化功能较弱的产妇,饮食过渡需缓慢,避免引起胃肠不适。
五、恶露观察
留意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正常恶露呈血腥味但无臭味,若出现恶露量异常增多、颜色异常(如持续鲜红色)或伴有恶臭气味及腹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子宫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不同,恶露表现会有差异,例如多胎妊娠产妇子宫恢复相对较慢,恶露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需加强观察。
六、尿管护理
留置尿管期间要确保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同时做好会阴清洁,每日用碘伏等消毒液进行会阴擦拭,保持外阴清洁。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拔除尿管,拔除后需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排尿困难等问题要及时处理。有泌尿系统病史的产妇,尿管护理及拔管后排尿观察需更加细致,防止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
七、心理护理
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术后产妇可能因身体不适、担心自身及宝宝健康等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同性格的产妇心理需求不同,例如性格内向的产妇可能更需要耐心的沟通与陪伴,通过与产妇交流,了解其心理诉求,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