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后出现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可累及多系统,诊断需综合病史、表现、检查等,血压方面有相应标准,蛋白尿有定量及定性标准,还有其他重要指标及伴随表现,分为轻度和重度,怀疑需及时住院监测保障母婴安全
一、子痫前期的定义
子痫前期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二、诊断标准
(一)血压方面
1.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血压至少间隔4小时测量2次。若孕妇此前已确诊高血压,妊娠期间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但低于140/90mmHg时,需密切观察,因可能存在子痫前期风险。对于年龄≥40岁、有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血压监测需更频繁且严格,因其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相对更高。
2.若孕妇血压升高不明显,但存在其他子痫前期相关高危因素,也需警惕。
(二)蛋白尿方面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且该结果需在未留24小时尿标本时获取,同时需排除尿路感染等其他可导致尿蛋白假阳性的因素。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孕妇,蛋白尿的监测尤为重要,因其本身肾脏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妊娠期间蛋白尿变化更需谨慎评估,需结合肾功能等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随机尿蛋白定性≥+1也有一定提示意义,但准确性相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UACR稍差,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明确。
(三)其他重要指标及伴随表现
1.孕妇可能出现头痛、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等)、上腹部不适(如右上腹疼痛等)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情可能处于进展阶段,需高度重视。对于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的孕妇,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及时评估,因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其发病风险。
2.血液系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L);肝脏功能异常(如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肾脏功能损害(如血肌酐升高、少尿等);胎儿生长受限(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腹围、双顶径等指标低于相应孕周正常范围)等情况。这些指标的异常都有助于子痫前期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例如,胎儿生长受限可能与胎盘功能受损有关,而胎盘功能受损是子痫前期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的几率相对单胎妊娠更高,因此在诊断子痫前期时需格外关注胎儿生长情况,加强监测。
(四)分型
1.轻度子痫前期:血压≥140/90mmHg,伴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30mg/g,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2.重度子痫前期:符合以下任一情况即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g/g;血小板计数<100×10/L;微血管病性溶血(血LDH升高);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子痫前期的诊断需要综合孕妇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一旦怀疑子痫前期,需及时住院观察,密切监测母儿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