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分多种类型,治疗核心是消除病因、控制症状、预防复发,优先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控制、鼻腔冲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涵盖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特殊人群治疗要点各有不同;预防与长期管理需过敏原回避、免疫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随访。
一、鼻炎类型判断与核心治疗原则
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及药物性鼻炎,需通过鼻内镜、过敏原检测、鼻腔分泌物培养明确类型。治疗核心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症状、预防复发,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药物使用需以缓解症状且不引发过度治疗为目标。
二、非药物干预方案
1.环境控制: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每日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及床品,减少尘螨、花粉暴露;感染性鼻炎患者需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公共场所佩戴N95口罩。
2.鼻腔冲洗:使用0.9%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每日1~2次,可清除过敏原、分泌物及病原体,降低黏膜炎症反应。研究显示,规律冲洗可使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降低30%~50%。
3.物理治疗:对鼻塞严重者,可采用40℃湿热毛巾敷鼻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通过扩张血管改善通气;儿童患者需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三、药物治疗方案
1.抗组胺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可快速缓解鼻痒、喷嚏、流涕,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需注意2岁以下儿童禁用西替利嗪滴剂,6岁以下慎用氯雷他定糖浆。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可减轻黏膜水肿,控制炎症,需规律使用2~4周起效,儿童患者需选择专用剂型,避免长期使用导致鼻中隔穿孔风险。
3.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仅用于严重鼻塞短期缓解,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禁用,儿童需严格按年龄调整剂型。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适用于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需注意6岁以下儿童使用颗粒剂,避免咀嚼片卡喉风险。
四、特殊人群治疗要点
1.儿童患者:3岁以下避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优先选择生理盐水冲洗;6岁以下慎用抗组胺药,需监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减充血剂仅限急诊短期使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妊娠早期避免使用任何鼻用药物,中期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及布地奈德喷雾;哺乳期需暂停抗组胺药,优先选择局部治疗。
3.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慎用减充血剂,避免血压波动;长期使用鼻用激素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4.合并哮喘者:需同步治疗上下气道炎症,优先选择孟鲁司特联合鼻用激素,避免单独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导致鼻黏膜干燥。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1.过敏原回避:对尘螨过敏者使用防螨床品,每周用55℃热水清洗;对花粉过敏者春季减少外出,外出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鼻腔。
2.免疫治疗:针对单一过敏原(如尘螨)的患者,可考虑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疗程3~5年,可使症状缓解率提高60%~70%。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增强鼻黏膜抵抗力;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减少化学刺激物接触。
4.定期随访:过敏性鼻炎患者每6个月评估症状控制情况,感染性鼻炎患者治愈后1个月复查鼻内镜,预防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