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与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中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病因,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未及时有效治疗致心包增厚等,化脓性心包炎由化脓菌感染未控使心包粘连增厚,真菌性心包炎因真菌感染在免疫低下人群易发病致心包粘连增厚;非感染因素里肿瘤致肿瘤组织浸润引发炎症刺激心包增厚缩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包致炎症后纤维化增厚,放射性损伤使胸部放疗后心包慢性炎症致纤维化增厚,创伤致心包破损后炎症修复异常引发心包粘连增厚,尿毒症因体内代谢废物潴留等致心包炎未治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一、感染因素
(一)结核性心包炎
是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心包后,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持续刺激心包,致使心包逐渐增厚等病理改变。研究表明,结核性心包炎患者若未获及时有效抗结核治疗,后续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风险较高,结核杆菌长期刺激心包,促使炎性渗出、纤维组织增生等过程发生。
(二)化脓性心包炎
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引起的心包感染所致,若感染未得到良好控制,炎症长期刺激心包,会使心包膜出现粘连、增厚,进而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通常有明确化脓性心包炎病史,比如因外伤、手术等致细菌侵入心包引发感染,炎症反复刺激心包组织,造成心包结构改变。
(三)真菌性心包炎
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心包炎症,相对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易发病,长期真菌性心包炎症可逐渐致使心包粘连、增厚,最终引发缩窄性心包炎。真菌在心包内生长,破坏心包正常结构,引发炎性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逐渐使心包失去正常弹性,限制心脏活动。
二、非感染因素
(一)肿瘤
原发性心包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心包,像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心包,肿瘤组织浸润心包,会引起心包炎症反应,长期刺激导致心包增厚、缩窄。肿瘤细胞在心包内生长,破坏心包正常结构,引发炎性渗出及纤维组织增生,逐渐使心包失去正常弹性,限制心脏活动。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包时,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心包组织,导致心包炎症,反复炎症过程可使心包发生纤维化、增厚,进而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免疫调节机制,自身抗体攻击心包,引发慢性炎症过程,最终导致心包缩窄。
(三)放射性损伤
胸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如乳腺癌、肺癌等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心包受到放射性损伤,引发心包慢性炎症,随着时间推移,心包逐渐出现纤维化、增厚,导致缩窄性心包炎。放射性物质对心包组织的损伤是慢性过程,可引起心包膜炎性改变和纤维组织增生,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四)创伤
胸部外伤致心包破损,血液、组织等进入心包腔,引起心包炎症反应,若后续炎症修复过程异常,导致心包粘连、增厚,可能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例如,严重胸部闭合性或开放性外伤后,心包受损,炎症过程未获良好控制,就可能引发缩窄性心包炎。
(五)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因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毒素积聚等原因,可引起心包炎,长期尿毒症性心包炎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尿毒症患者体内内环境紊乱,导致心包发生炎性病变,炎症持续刺激使心包组织发生纤维化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