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是特发性内耳疾病,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有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吸收障碍、免疫反应等病因,临床表现有眩晕等,诊断靠病史采集等检查,治疗分发作期和间歇期,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
二、病因
1.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内淋巴管阻塞、内淋巴囊发育不全等可能导致内淋巴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
2.免疫反应:内耳可能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内耳组织损伤和膜迷路积水。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梅尼埃病患者存在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免疫相关异常。
3.膜迷路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破裂,使内、外淋巴液混合,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梅尼埃病发作。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可能与梅尼埃病的发生有关,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内耳缺血、病毒感染等也可能与梅尼埃病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三、临床表现
1.眩晕:多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10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眩晕发作频繁者可一天数次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
2.听力下降:早期多为低频听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听力损失可逐渐加重,可累及高频。一般为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期听力下降,间歇期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3.耳鸣:多为低频耳鸣,发作前耳鸣往往加重,间歇期耳鸣可减轻或消失,但随着病情进展,耳鸣可持续存在。
4.耳胀满感:发作期患侧耳内或头部有胀满、沉重或压迫感。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听力变化、耳鸣及耳胀满感等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2.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等,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
3.前庭功能检查:如冷热试验、眼震电图等,评估前庭功能状态。发作期可见自发性眼震,间歇期前庭功能可能正常或减退。
4.影像学检查:内听道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排除听神经瘤等其他内耳病变。
五、治疗与管理
1.发作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使用禁忌)、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等)等。
2.间歇期治疗:
饮食调整:低盐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减少内淋巴积水。
药物治疗: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减轻膜迷路积水;也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等)改善内耳血液循环。
康复治疗:进行平衡训练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眩晕发作后的平衡障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梅尼埃病相对少见,诊断时需谨慎,要综合考虑儿童的临床表现、听力等检查结果。治疗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孕妇:孕妇患梅尼埃病时,治疗需谨慎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发作期的对症治疗药物选择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可先尝试非药物的对症处理方法,如休息等。
3.老年人:老年人患梅尼埃病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梅尼埃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