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分化程度高、一般不转移,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有浸润性和转移性且生活方式等影响大;医学上通过病理学检查等区分良恶性;发现肿瘤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况对良性肿瘤决定观察或手术等治疗,对恶性肿瘤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且会依患者情况调整。
一、肿瘤与癌症的关系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而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癌症。良性肿瘤生长较为缓慢,通常不会侵袭周围组织和转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相对较小;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周围组织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等特性,会严重危及生命。例如,乳腺纤维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通过手术切除即可较好控制;而乳腺癌则是恶性肿瘤,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
(一)良性肿瘤的特点
良性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与正常组织细胞相似,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多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的包膜,通常不侵犯周围组织,也不发生转移。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良性肿瘤,但不同类型的良性肿瘤好发年龄有所差异,比如某些乳腺良性肿瘤在育龄女性中相对多见。生活方式对良性肿瘤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机体的患病风险,不过一般不是直接导致良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对于有良性肿瘤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
(二)恶性肿瘤(癌症)的特点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其生长速度较快,常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在年龄上,不同癌症的好发年龄不同,例如肺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生活方式对癌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如长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癌症筛查等。
二、肿瘤与癌症的区分方法
医学上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准确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病理学检查是将肿瘤组织切取或穿刺获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良性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和结构与正常组织细胞差异较小,生长方式具有良性特点;恶性肿瘤细胞则表现为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等,生长方式呈浸润性或转移性生长特点。此外,还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辅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三、发现肿瘤后的应对措施
当发现身体存在肿瘤相关迹象,如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疼痛、出血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包括上述的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如果是良性肿瘤,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症状等决定是观察随访还是进行手术等治疗;如果是恶性肿瘤(癌症),则会根据癌症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有所调整,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更注重治疗的耐受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等,始终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