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术前要评估患者病史、全身健康状况并检查鼻部,还需剪鼻毛、清洁鼻腔等;手术根据情况选局麻或全麻,以常见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例介绍操作;术后要进行鼻腔填塞与护理、用药与观察,还要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定期复诊、正确鼻腔冲洗及避免不良习惯等。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鼻炎的类型(如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等)、病程、既往治疗情况等,同时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还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有相关的遗传因素等。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手术中需要特别注意血压的控制,以降低出血等风险。
进行全面的鼻部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等,明确鼻腔内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等,以更清晰地了解鼻窦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在术前剪鼻毛,清洁鼻腔,以减少术中感染的机会。一般会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来清洁鼻腔。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避开月经期,因为经期凝血功能可能会有所变化,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通常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对于病情较轻、合作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局部麻醉,即在鼻腔局部使用麻醉药物;对于儿童患者或手术范围较大、操作较复杂的情况,多采用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无意识、无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2.具体手术操作(以常见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例)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鼻镜放入鼻腔,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然后使用相关器械,如鼻甲切割器等,对下鼻甲进行部分切除。切除的范围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是切除部分肥大的下鼻甲组织,以改善鼻腔通气状况。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确保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如果是其他类型的鼻炎手术,如鼻窦开放术等,操作会有所不同,会根据病变鼻窦的情况,通过内镜等器械打开鼻窦开口,清除病变组织等。
三、术后处理
1.鼻腔填塞与护理
术后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常用的填塞材料有凡士林纱条等,其目的是压迫止血、促进创面愈合。填塞期间患者可能会有鼻塞、胀痛等不适,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解释这种不适是暂时的。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安抚其情绪,避免其剧烈哭闹导致填塞物松动或出血。
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减轻头部充血。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2.术后用药与观察
术后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还会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减轻鼻腔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恢复。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等,以及鼻腔出血情况、术区恢复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术后的饮食和精神状态,确保其营养摄入和休息,促进恢复。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大量出血、剧烈头痛等,会及时进行处理。
3.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术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一般会在术后1-2周等时间进行复查,以了解鼻腔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液,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冲洗,以保持鼻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要注意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等,以减少鼻炎复发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监督其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帮助其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