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处理。术前要评估患者并做准备;手术有麻醉、切口暴露、病变组织处理、止血冲洗等步骤;术后需鼻腔填塞护理、用药、鼻腔冲洗复查,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鼻窦炎的发病时间、发作频率、既往治疗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考虑因素不同,儿童鼻窦炎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等相关问题;成年患者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手术的影响。同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进行鼻部检查,包括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等,明确鼻腔鼻窦的病变范围、鼻窦开口情况等。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以更清晰地了解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剪鼻毛,清洁鼻腔,一般会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可能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对于伴有急性感染症状的患者。
二、手术步骤
1.麻醉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可通过在鼻腔黏膜表面涂抹或喷洒麻醉剂,全身麻醉则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2.切口与暴露
若为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会通过鼻内镜经鼻腔进入鼻窦区域。利用鼻内镜的照明和放大功能,清晰地暴露病变的鼻窦开口及鼻窦内的病变组织。手术切口一般在鼻腔内,不会在面部留下明显疤痕。
3.病变组织处理
去除鼻窦内的病变黏膜、息肉等组织。对于鼻窦开口狭窄或阻塞的情况,会扩大鼻窦开口,恢复鼻窦的正常引流。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眼眶、颅内等。例如,要注意保护眶纸板,防止损伤导致眶内并发症;要避免损伤颅底,防止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4.止血与冲洗
手术过程中会仔细止血,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电凝止血、压迫止血等。彻底止血后,会用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清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碎屑等。
三、术后处理
1.鼻腔填塞与护理
术后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常用的填塞材料有可吸收材料或凡士林纱条等。填塞的目的是压迫止血、促进术腔黏膜贴合等。对于填塞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因填塞物引起呼吸困难等情况。同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更换填塞物(根据填塞材料的不同)。
2.术后用药
会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还会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以减轻术腔的炎症反应,减少鼻腔黏膜的水肿,促进术腔恢复。
3.鼻腔冲洗与复查
术后一段时间会指导患者进行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通过鼻腔冲洗可以清除术腔内的痂皮、分泌物等,促进术腔黏膜的愈合。同时,要定期进行鼻内镜复查,一般在术后1-2周开始,根据术腔恢复情况,医生会清理术腔内的粘连组织等,确保术腔引流通畅,观察黏膜的修复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在鼻窦炎手术前后需要更加谨慎。儿童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手术过程中要更加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发育中的结构。术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鼻腔通气情况和恢复情况,加强护理,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促进其术后恢复。而对于老年患者,要更加注重术前全身状况的评估和术后的监测,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