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有典型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性质为压榨等,持续3-5分钟,诱因多为劳累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心悸(心跳加快等,约20%-30%患者出现,不良生活方式等可加重);不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致,不同年龄表现程度不同,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易混淆)、乏力(供血不足致,约40%-50%患者有,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会加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突出)、牙痛(不固定,需与牙科疾病鉴别,中老年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要警惕)
一、典型症状
1.胸痛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是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射,也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等不典型部位。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3-5分钟,诱因多为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例如,一项对大量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约60%-70%的患者以胸痛为首要表现,在劳累后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发胸痛。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被忽视;而年轻人胸痛症状相对较典型。性别方面,男性和女性在心肌缺血胸痛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绝经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胸痛表现有时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在相同诱因下更易出现胸痛症状。
2.心悸
心肌缺血时,心脏的节律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心律不齐等。研究表明,约20%-3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心悸。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了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使心脏的跳动节律发生改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从而增加心悸发生的概率。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心悸症状可能更为频繁和明显。
二、不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时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是心肌缺血使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例如,在一些心肌缺血导致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早期就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呼吸困难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心肌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心肌缺血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较为严重。性别对呼吸困难的表现影响不大,但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心肌缺血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被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2.乏力
心肌缺血会使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患者感到乏力。患者常自觉体力下降,活动耐力明显降低。多项研究显示,约40%-50%的心肌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会加重心肌缺血,进而使乏力症状更明显。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心肌缺血时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糖尿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
3.牙痛
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可表现为牙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左侧或双侧牙痛,疼痛程度不一。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时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刺激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牙痛。需要注意与牙科疾病引起的牙痛相鉴别。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发生这种不典型牙痛时更要警惕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牙痛时,应优先考虑心肌缺血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