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需注意:即时护理做好止血、冰敷、体位管理;饮食营养管理要选对食物、控制温度、补充营养;口腔卫生维护把握清洁时机、谨慎使用牙线、定期复查;疼痛肿胀管理要评估疼痛、处理肿胀、注意药物禁忌;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妊娠女性、儿童患者各有注意事项;行为上存在绝对和相对禁忌,出现风险预警征象需及时处理。
一、术后即时护理要点
1.止血措施:拔牙后需紧咬无菌棉球30~45分钟,通过物理压迫促进凝血块形成。若出血持续超过2小时,需及时联系口腔科医生。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防止凝血块脱落引发继发性出血。
2.冰敷管理:术后24小时内间断冰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0分钟,每日不超过6次。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尤其适用于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
3.体位要求:术后2小时内保持头部抬高30°~45°,采用半卧位休息。避免立即平躺或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
二、饮食与营养管理
1.食物选择:术后24小时内以常温流食为主,如米汤、蔬菜汁。48小时后过渡至半流食,包括软烂面条、蒸蛋羹。术后7天内避免食用坚果、排骨等硬质食物,防止损伤创面。
2.温度控制:进食水温需控制在10℃~40℃,过热食物可能扩张血管加重出血,过冷食物易引发肌肉痉挛。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建议术后3天再饮用。
3.营养补充:每日保证蛋白质摄入量达1.2g/kg体重,可通过酸奶、鱼糜等易消化食物补充。维生素C摄入量建议增加至100mg/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速愈合。
三、口腔卫生维护
1.清洁时机: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24小时后使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每次含漱1分钟。刷牙时避开术区,使用超软毛牙刷清洁其他牙齿。
2.牙线使用:术后7天内避免使用牙线清洁术侧邻牙,防止将食物残渣推入牙槽窝。可采用单束牙间隙刷清洁邻面。
3.定期复查:复杂拔牙术后3天、7天需复诊,医生通过探诊确认愈合情况。若出现腐臭味或剧烈疼痛,可能发生干槽症,需立即处理。
四、疼痛与肿胀管理
1.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轻度疼痛可通过冷敷缓解,中度以上疼痛可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2.肿胀处理:术后48小时为肿胀高峰期,若肿胀范围超过面部1/3或出现张口受限,需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mg/日,连用3天。
3.药物禁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孕妇禁用双氯芬酸钠。哺乳期女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需暂停哺乳4小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再行拔牙。糖尿病患者术后需监测血糖,空腹血糖应维持在7.8mmol/L以下,防止感染。
2.妊娠女性:孕早期(1~12周)和孕晚期(28~40周)避免拔牙,孕中期(13~27周)拔牙需在产科监护下进行,使用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局部麻醉。
3.儿童患者:12岁以下儿童拔牙后需密切观察2小时,防止误吸凝血块。乳牙拔除后若恒牙未萌出,建议3个月后复查,必要时进行间隙保持器治疗。
六、行为禁忌与风险提示
1.绝对禁忌:术后24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尼古丁和乙醇会抑制纤维蛋白合成。避免用患侧咀嚼,防止机械性刺激引发二次出血。
2.相对禁忌:乘坐飞机建议在术后7天进行,气压变化可能引发牙槽窝血凝块脱落。游泳等水下运动需术后14天方可进行。
3.风险预警: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口腔异味、发热超过38.5℃等征象,可能发生干槽症或感染,需在24小时内进行创面搔刮术并放置碘仿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