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脚水肿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及其他因素。生理性因素有血容量增加致组织间液增多、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病理性因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全身小动脉痉挛、水钠潴留,肾脏疾病致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心脏疾病致体循环淤血;其他因素有饮食高盐致钠潴留、体重增长过快致下肢压力大、缺乏运动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
一、生理性因素
1.血容量增加:
孕妇在孕期,身体为了满足自身和胎儿的血液供应需求,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孕中期开始,血容量可增加30%-45%左右。随着血容量的增多,组织间液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可能导致脚水肿。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适应过程,因为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等,身体通过增加血容量来保障这种需求,而多余的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就可能引起脚水肿。
2.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当妊娠中晚期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将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的主要血管之一,当下腔静脉受到压迫时,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下肢,就会导致脚部水肿。例如,孕妇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这种压迫作用更明显,水肿可能会加重。
二、病理性因素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全身小动脉痉挛有关。当发生全身小动脉痉挛时,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渗出到组织间隙,同时肾脏的滤过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水钠潴留。在这种情况下,脚部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水肿。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研究而异)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脚水肿,而且这种水肿往往进展较快,可能从脚部逐渐蔓延至小腿甚至全身。
2.肾脏疾病:
如果孕妇本身患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会受到损害。肾脏不能有效地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排出体外,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脚水肿。同时,肾脏疾病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代谢,导致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水肿。例如,肾小球肾炎会使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就会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发水肿。
3.心脏疾病:
虽然孕期心脏疾病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孕妇本身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孕期心脏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心脏不能将血液有效地泵出,导致体循环淤血,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进而出现脚水肿。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孕期随着血容量增加和子宫增大对心脏的压迫,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更容易出现脚水肿等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三、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
如果孕妇在孕期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导致体内钠含量增加。钠具有潴留水分的作用,过多的钠会使身体保留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脚水肿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腌制食品、过咸的酱料等含有较高的盐分,孕妇如果经常食用,就可能因为钠摄入过多而引起脚水肿。
2.体重增长过快:
孕妇体重增长过快时,身体的负担加重,尤其是下肢的负担。过多的体重会增加下肢静脉的压力,影响血液回流,进而导致脚水肿。一般来说,孕期体重增长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过多,就需要警惕脚水肿等问题的发生。例如,在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周体重增长过快可能提示体重增长异常,增加脚水肿的可能性。
3.缺乏运动:
孕期如果孕妇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下肢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收缩挤压,静脉回流就会减慢,血液在下肢淤积,容易导致脚水肿。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例如孕妇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散步等运动,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脚水肿。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就会增加脚水肿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