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如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未缝合好、牙槽骨骨折、牙槽内小血管破裂,以及全身因素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局部轻微渗血可通过无菌棉球或纱布紧咬压迫止血,较严重出血需缝合撕裂软组织或清除残留炎性肉芽组织,全身治疗针对高血压患者控血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特殊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拔牙前要控血压术后监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拔牙前要完善检查评估风险术后密切监测,儿童拔牙后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及一般状况避免加重出血行为。
一、拔牙后出血的原因
(一)局部因素
1.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拔牙后牙槽窝内若未彻底清除炎性肉芽组织,会干扰血凝块正常形成与稳定,从而引发出血。例如拔牙过程中未将感染的肉芽组织清理干净,就可能导致后续出血情况。
2.软组织撕裂未缝合好:拔牙时若软组织受到撕裂损伤,而未进行妥善缝合,创口会持续渗血,尤其在患者咀嚼、说话等活动时,可能加重出血状况。
3.牙槽骨骨折:拔牙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造成牙槽骨骨折,骨折部位会影响局部血液供应与凝血环境,进而引发出血。
4.牙槽内小血管破裂:拔牙过程中牙槽内的小血管破裂后,若未得到有效止血处理,就会导致出血现象。
(二)全身因素
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时,拔牙后易因血压升高致使创口血管扩张、破裂,从而引发出血。比如患者拔牙前血压未良好控制,拔牙后血压急剧上升,就可能出现出血情况。
2.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拔牙后容易发生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因体内缺乏正常凝血所需的因子,也会导致拔牙后出血难以止住。
二、拔牙后出血的治疗
(一)局部处理
1.轻微渗血处理:对于轻微渗血情况,可使用无菌棉球或纱布紧咬压迫止血,一般需咬紧30~60分钟,通过压迫促使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目的。
2.较严重出血处理:若为软组织撕裂导致的较严重出血,需重新对撕裂的软组织进行缝合,以封闭创口阻止出血;若牙槽窝内有残留炎性肉芽组织,需彻底清除肉芽组织,再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如再次压迫止血或使用药物辅助止血等。
(二)全身治疗
1.高血压患者处理:针对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可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稳定血压,使血压维持在相对平稳状态,从而减少因血压波动引发的创口出血风险。
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处理: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拔牙后出血,需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根据具体疾病类型采取相应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相应凝血因子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以解决拔牙后出血问题。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血压患者
拔牙前应确保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拔牙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有出血倾向,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因为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等情况可能不佳,血压波动更易导致创口出血难以控制。
(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拔牙前需完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评估拔牙风险,拔牙后要加强出血监测,密切观察创口出血情况及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异常出血表现,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由于这类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存在问题,出血可能较为隐匿且不易自行止住。
(三)儿童患者
儿童拔牙后出血需特别注意观察出血量及孩子的一般状况,因儿童自我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是否有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若出血较多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儿童拔牙后家长要避免孩子剧烈哭闹、吸吮创口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行为,需安抚孩子情绪,保持创口相对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