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及诱发因素相关表现。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性质多样,持续3-5分钟等;不典型症状包括女性和老年人疼痛部位不典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酗酒者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诱发因素有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体力活动诱发表现不同,女性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情绪激动时更易诱发。
一、心绞痛的典型症状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一般持续3~5分钟,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二、不典型症状表现
1.疼痛部位不典型
女性:女性心绞痛患者疼痛部位可能更不典型,有的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这是因为女性的神经分布特点与男性有差异,疼痛传导路径可能出现变异。
老年人:老年人的痛觉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心绞痛可能表现为牙痛、咽痛等,容易被忽视。例如有些老年患者仅感觉牙齿疼痛,而未意识到是心绞痛发作,这是由于心脏缺血产生的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时,与牙齿、咽喉部位的神经传导存在交叉,导致疼痛部位不典型。
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可能出现无症状性心绞痛。高血糖状态长期损伤神经,影响了心脏疼痛信号的正常传导,使得患者对心绞痛的疼痛感知不明显。这类患者可能在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时才被发现存在心肌缺血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脏相关指标。
长期吸烟、酗酒者:长期吸烟、酗酒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可能导致无症状性心绞痛。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痉挛,影响心肌供血,而酒精会加重心脏负担,长期作用下可能使患者对心绞痛的疼痛感觉变得迟钝,从而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情况。
三、诱发因素相关表现
1.体力活动诱发
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如快跑、打篮球等剧烈体力活动时,心脏耗氧量增加,如果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等病变,就可能诱发心绞痛。而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血管弹性等方面的退变,即使是轻度的体力活动,如缓慢行走一段距离,也可能诱发心绞痛。例如一位65岁的老年人,平时缓慢步行200米左右就可能出现胸骨后闷痛,休息后缓解,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血管狭窄,轻度体力活动就使心脏供血相对不足。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突然进行体力活动时更容易诱发心绞痛。而经常运动的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好,可能在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时才会诱发心绞痛。比如一个长期久坐办公室、很少运动的人,爬两层楼梯就可能出现心绞痛,而经常锻炼的运动员可能要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才会诱发。
2.情绪激动诱发
女性: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容易在情绪激动时诱发心绞痛。女性的内分泌等生理特点使得在情绪激动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大,如雌激素水平波动等,会影响血管舒缩功能,从而更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发作。例如一位女性在与家人激烈争吵后,出现心前区憋闷感,持续数分钟。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情绪激动时更易诱发心绞痛。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时血压急剧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冠心病患者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可能痉挛,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从而诱发心绞痛。比如一位有高血压病史10年的患者,在生气时出现胸痛,伴有血压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