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鼻炎手术包括术前患者评估(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行鼻部检查)及术前准备(剪鼻毛、清洁鼻腔、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根据情况选麻醉方式,以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例介绍具体步骤,术后进行一般护理、鼻腔填塞物护理,观察并发症并处理,各环节需依患者情况细致处理以保障手术效果与康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需特别关注;成年患者相对耐受能力稍强,但也需根据个体具体情况评估。性别差异一般在手术过程中无本质区别,但术后恢复可能因个体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上,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提前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影响鼻腔黏膜血运,饮酒可能会与麻醉药物等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病史方面,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鼻部其他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有全身性疾病需先控制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例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适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进行详细的鼻部检查,包括鼻内镜检查、鼻部CT等,明确结构性鼻炎的具体结构异常情况,如鼻中隔偏曲的程度、下鼻甲的形态等。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剪鼻毛,清洁鼻腔,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风险等相关情况。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一般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对于病情较轻、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选用局部麻醉,通过在鼻腔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对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多选用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无意识、无疼痛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2.具体手术步骤(以常见的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为例)
鼻中隔偏曲矫正
首先做切口,若采用鼻内切口,通常在鼻中隔一侧黏膜做切口。然后分离黏膜瓣,使用黏膜分离器将鼻中隔黏膜与软骨和骨组织分离,充分暴露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部。接着去除偏曲的部分,根据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采用相应的器械去除偏曲的软骨或骨组织,如使用鼻中隔咬骨钳等器械咬除偏曲的骨质,使用鼻中隔旋转刀等器械处理偏曲的软骨。最后复位黏膜瓣并止血,将分离的黏膜瓣复位,并用凡士林纱条等进行鼻腔填塞止血。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同样先做局部麻醉(若为局部麻醉手术),然后用下鼻甲剪等器械切除部分下鼻甲组织,切除的量需根据下鼻甲肥大的程度来确定,以改善鼻腔通气情况。切除后要进行止血处理,确保手术创面无明显出血点。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年龄较小的患儿需特别注意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患儿用手搔抓鼻腔。成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鼻腔内血管压力增加,引起出血等情况。
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若发现鼻腔有较多出血,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鼻腔填塞物护理
若术后有鼻腔填塞物,要告知患者不要随意牵拉填塞物,防止填塞物脱出引起出血。对于儿童患者,需加强看护,防止其不自觉地牵拉填塞物。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取出填塞物,取出后要观察鼻腔创面情况。
3.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若出现鼻腔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感染迹象,需及时应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确保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促进术后恢复。
总之,结构性鼻炎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充分评估准备、术中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操作以及术后精心护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细致处理,以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