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牙疼及牙齿松动变形病因多样,包括牙周病、龋齿、牙外伤和系统性疾病等,诊断评估需通过临床检查、牙齿松动度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流程,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和儿童需注意相应事项。治疗上,急性期需局部冲洗和止痛,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症采取相应措施,系统性疾病患者需管理好基础疾病。预防与长期管理方面,要维护口腔卫生、控制危险因素,特殊人群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全身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明确病因后综合治疗与长期管理是关键,且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一、牙龈肿痛、牙疼及牙齿松动变形的病因分析
1.牙周病:长期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炎症(牙龈炎),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引发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中约70%存在牙齿松动,且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等风险因素相关。
2.龋齿:深龋洞未及时治疗可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导致剧烈牙痛,甚至影响牙根稳定性。儿童及青少年龋齿高发,与口腔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3.牙外伤:急性撞击或咬硬物可能导致牙齿移位、松动,伴随牙龈出血或疼痛。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更易发生牙根折裂。
4.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可加重牙周炎症;激素水平变化(如妊娠期)可能诱发或加重牙龈疾病;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亦增加感染风险。
二、诊断与评估流程
1.临床检查:
牙周探诊:测量牙周袋深度(正常≤3mm,>4mm提示牙周炎)。
牙齿松动度评估:Ⅰ度松动(唇舌向移动<1mm)、Ⅱ度松动(唇舌向+近远中向移动)、Ⅲ度松动(垂直向+唇舌向+近远中向移动)。
影像学检查:X线片观察牙槽骨吸收程度,CBCT评估复杂病例(如牙根折裂)。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需避免X线辐射,必要时采用铅衣防护;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需加强口腔卫生。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治疗需延期,避免感染扩散。
儿童:需排查龋齿及乳牙早失风险,防止恒牙排列异常。
三、治疗策略
1.急性期处理:
局部冲洗: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清除感染物质。
止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但需避免长期使用。
2.病因治疗:
牙周病: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严重病例需牙周手术。
龋齿:去除龋坏组织后行充填治疗或根管治疗,保留患牙。
牙外伤:固定松动牙(如牙弓夹板),牙根折裂需评估保留价值或拔除。
3.系统性疾病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联合内分泌科控制血糖,牙周治疗需在血糖稳定期进行。
免疫缺陷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
四、预防与长期管理
1.口腔卫生维护:
每日刷牙两次(Bass刷牙法),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清洁牙缝。
定期口腔检查(每6个月~1年),早期发现龋齿或牙周病。
2.危险因素控制:
戒烟:吸烟者牙周炎风险增加3~5倍,戒烟可显著改善预后。
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夜间进食。
3.特殊人群预防:
孕妇:妊娠期第4~6个月为牙周治疗安全期,需提前规划。
老年人:定期评估义齿适配性,防止因义齿压迫导致牙龈损伤。
五、温馨提示
1.儿童及青少年:乳牙龋齿需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恒牙发育;正畸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防止牙龈增生。
2.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需警惕牙根折裂,避免咬硬物;佩戴活动义齿者需每日清洁,防止菌斑堆积。
3.全身疾病患者: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治疗风险;长期服用抗凝药者,牙周手术需谨慎。
牙龈肿痛、牙疼及牙齿松动变形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综合治疗与长期管理是关键。特殊人群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