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术后护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严格遵循医嘱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具体注意事项包括:止血与伤口保护,咬紧无菌棉球或纱布30~60分钟,高血压患者术前控制血压,术后密切监测;饮食管理,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2小时后选择温凉流质饮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口腔清洁,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或使用漱口水,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禁忌行为,如禁止吸烟与饮酒、避免剧烈运动、禁用吸管或吮吸动作;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儿童、孕妇、老年患者需特殊关注;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如干槽症、感染、神经损伤需及时处理;术后用药指导,如疼痛管理和抗生素使用需遵医嘱;复诊与长期管理,简单拔牙术后7天复诊,复杂拔牙或存在并发症风险者术后3天复诊,拔牙后3个月需评估是否需行义齿修复或种植牙,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一、拔牙后常规注意事项
1.止血与伤口保护
拔牙后需咬紧无菌棉球或纱布30~60分钟,期间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伤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二次出血。若术后24小时内仍有活动性出血,需及时联系口腔科复诊。对于高血压患者,需在术前控制血压至稳定范围,术后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引发伤口渗血。
2.饮食管理
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2小时后可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避免过热、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动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建议术后监测餐前餐后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
3.口腔清洁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或使用漱口水,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使用软毛牙刷清洁非手术区域。对于佩戴假牙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暂时停用,避免假牙压迫伤口。
二、拔牙后禁忌行为
1.禁止吸烟与饮酒
吸烟会抑制伤口愈合,增加干槽症风险;酒精可扩张血管,加重术后肿胀。建议术后1周内完全戒烟戒酒,尤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严格遵守。
2.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24~48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热水浴,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史者,需延长静养时间至3天以上。
3.禁用吸管或吮吸动作
使用吸管时口腔内形成负压,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避免吮吸手指或玩具。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低龄儿童(<6岁)可能因配合度差导致伤口撕裂,需家长全程看护。若术后出现持续哭闹、发热(体温>38.5℃)或伤口异味,需立即复诊。
2.孕妇患者
妊娠期拔牙需严格选择时机(孕中期14~27周相对安全),避免因紧张引发宫缩。术后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3.老年患者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在术前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
四、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1.干槽症
表现为术后3~4天剧烈疼痛,伴腐臭味,需及时复诊行伤口清创。吸烟者、口服避孕药女性或复杂拔牙术后患者风险较高,需加强术后观察。
2.感染
若术后出现持续性肿胀、发热(>38.5℃)或张口受限,可能为感染迹象,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化疗患者)需提前预防性用药。
3.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下唇麻木,需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风险。术后若出现麻木持续超24小时,需立即复诊。
五、术后用药指导
疼痛管理: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轻度疼痛,避免自行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抗生素使用:复杂拔牙或免疫力低下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六、复诊与长期管理
1.复诊时间
简单拔牙术后7天复诊,复杂拔牙或存在并发症风险者需术后3天复诊。
2.长期口腔维护
拔牙后3个月需评估是否需行义齿修复或种植牙,避免邻牙倾斜。糖尿病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口腔检查,预防牙周病。
拔牙术后护理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及生活习惯,严格遵循医嘱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若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联系口腔科医生,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