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护理需关注气体交换受损,安置患者于适宜环境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依血氧饱和度给氧并监测;活动无耐力要依心功能分级定制活动方案,渐进实施并协助日常活动;体液过多需监测出入量与体重,控制钠盐和液体入量,监测利尿剂不良反应;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要敏锐观察,备齐急救设备并安抚患者;特殊人群老年者重基础疾病管理,女性者加强心理疏导,不良生活方式者宣教纠正,既往病史者协同管理基础疾病。
一、气体交换受损
1.环境与体位管理:将患者安置于安静、舒适的病房,维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此体位可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例如心功能Ⅲ级及以上患者多需采取此体位。2.给氧干预:依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选择给氧方式,若为轻度缺氧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重度缺氧则选用面罩给氧,氧流量4~6L/min,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时调整给氧方案。3.病情动态观察:持续监测患者呼吸状态,包括呼吸频率、深度等,观察有无发绀等缺氧征象,一旦发现异常(如呼吸急促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立即汇报医生进行处理。
二、活动无耐力
1.活动计划定制: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个体化活动方案。心功能Ⅰ级者可维持正常活动量;Ⅱ级者需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休息频次;Ⅲ级者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Ⅳ级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如告知心功能Ⅳ级患者除必要的床上翻身外避免任何体力活动。2.活动渐进实施: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范围内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上肢体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下床站立、短距离行走等,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悸、气短、胸痛等不适,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3.日常活动协助:协助患者完成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减少其体力消耗,保证充足休息时间,例如对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协助其进行床边洗漱,避免长时间站立。
三、体液过多
1.体液指标监测: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同一时间、相同条件下测量体重,若体重在1日内增加超过1kg,提示体液潴留加重,需及时处理。2.饮食钠盐控制:限制患者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3g,水肿明显者应<2g,同时控制液体入量,一般每日入液量<1500ml,指导患者选择低盐、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低糖水果等,避免食用咸菜、咸肉等高钠食品。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定期检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若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四、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
1.病情敏锐观察:密切留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加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典型表现,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等)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2.急救设备准备:床边常备抢救设备(如吸痰器、氧气瓶等)及抢救药品(如强心剂、利尿剂等),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如让患者取端坐位、给予高流量吸氧等。3.心理安抚疏导: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往往情绪紧张,应及时安抚患者,通过语言安慰等方式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五、特殊人群护理考量
老年心衰患者:因机体机能衰退,需重点关注基础疾病管理,定期评估其认知及活动能力,例如每季度评估老年患者的行走距离及认知状态,据此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贴合其身体状况。
女性心衰患者:需考虑激素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加强心理疏导,因其可能面临更多社会角色压力,如家庭照料、工作等,应鼓励其参与心理支持小组,缓解心理压力。
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对于存在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心衰患者,加强健康宣教,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病情的负面影响,指导其逐步纠正,如制定戒烟计划、调整饮食结构为低盐低脂饮食等。
既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心衰患者,需协同管理基础疾病,严格遵循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例如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确保心衰护理与基础病护理协同进行,保障患者整体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