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原因

来源:民福康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需综合多维度干预,核心在于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与重视不可改变因素的长期管理。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肥胖与超重,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不可改变危险因素涵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需针对其特点进行管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合并慢性疾病者需注意个体化风险,制定相应预防策略。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建议饮食调整采用DASH或地中海饮食模式,戒烟限酒,并通过心理管理改善情绪状态,以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同时定期进行健康评估。

一、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增加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冠心病风险增加约50%。

2.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直接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同样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LDL-C每降低1mmol/L,5年内主要血管事件风险减少22%。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高血糖状态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需特别关注餐后血糖波动,其对血管的损伤更显著。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成分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吸烟者冠心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戒烟后风险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5.不健康饮食

高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2g)与高血压发生直接相关;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摄入增加LDL-C水平;缺乏膳食纤维及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E)则削弱血管保护能力。建议每日钠摄入量<1.5g,增加全谷物、深海鱼摄入。

6.缺乏体力活动

规律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久坐不动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0%~50%。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7.肥胖与超重

体重指数(BMI)≥28kg/m2者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2~3倍。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剧血管病变。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是40岁以下者的10倍以上。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是主要原因。

2.性别

男性在55岁前发病风险高于女性,但绝经后女性风险迅速上升,70岁后与男性相当。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随年龄减弱是重要原因。

3.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显著增加个体风险。基因多态性(如APOE4等位基因)与脂质代谢异常相关。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幅度大,降压治疗应避免过度,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2.女性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需积极管理,避免对母体及胎儿的长期影响。更年期女性应重视激素水平变化对血管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3.合并慢性疾病者

慢性肾病患者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5~10倍,需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因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负担,需加强氧疗及呼吸功能锻炼。

四、生活方式干预建议

1.饮食调整

采用DASH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限制红肉及甜食)可降低血压及LDL-C水平。地中海饮食模式(橄榄油、坚果、鱼类为主)同样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2.戒烟限酒

电子烟同样含有有害物质,应完全避免。酒精摄入量男性≤25g/日,女性≤15g/日(1酒精单位≈10g纯酒精)。

3.心理管理

长期焦虑、抑郁状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炎症反应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通过正念减压、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情绪状态。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需从多维度综合干预,既需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又需重视不可改变因素的长期管理。特殊人群应根据个体化风险制定预防策略,定期进行健康评估。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血管病是指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心脑血管的血管损伤,因此导致表现出一定的疾病的情况,比如说最多见的脑梗死、心肌梗死这之类的是属于缺血性心脑血病等的代表。而对于脑出血,属于心脑血管病出血性的代表。所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治疗理念,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脑血管病要如何检查?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的检查方式包括很多种,首先第1个就是自身的查体,是否会表现出头晕,头痛,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的情况,第2点正常情况下先做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进行一个筛查工作。第3点正常情况下都是做一个头部CT明确颅内的病情变化,如果有问题就进行进一步的头部核磁检查以及头颈部CTA检查。
面瘫是由什么引起的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面瘫的常见病因为感染、创伤性、神经源性以及中毒、代谢障碍等。 1.感染 约42.5%的面瘫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名列面瘫原因排行的第一名。这表明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在面瘫发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2.创伤性 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面部外伤、颞骨骨折。 3.神经源性 脑血管病是面瘫
强迫症做什么检查
屈英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强迫症的检查包括自评量表评定、脑部MRI和CT检查、脑电图检测等。 1.自评量表评定 常用的自评量表包括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Levinstein恐怖分测验表、SAS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这些量表可以帮助患者评估自己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并初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2.脑部MRI和CT检查 这些检查
血压高可以吃血塞通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血压高可以吃血塞通,但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血塞通本身对血压并无直接的降压作用。它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存在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血塞通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些相关疾病的症状和预后。高血压患者使用血塞通不能替代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仍需要依靠正规的
高血压人群会出现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高血压人群是不是会出现脑卒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若患者的病情较轻,血压控制良好,日常生活习惯规律,脑血管不存在畸形、脆弱等情况,一般不会发生脑卒中。若患者的病情较重,血压控制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不规律,经常吸烟、饮酒、熬夜等,导致脑血管病变。若受到不良因素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脑梗出院后总是头晕可以治愈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出院后总是头晕一般可以治愈。 脑梗死是由脑部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坏死或软化,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患者头晕。而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头晕可能是没有完全恢复,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其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能增加脑供血、供氧的药物,如尼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不是会起中风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严格遵医嘱规范服用降压药物,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没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病情一般控制良好,通常不会引起中风。但是,部分高血压患者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规范用药,加上平时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经常进食腌制食物、吸烟或过度饮酒等,可
脑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就可能出现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有出血性以及缺血性,也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管壁的损害,当管壁损害以后,薄弱后就会破裂,破裂之后出现脑出血,如果管壁损害了以后形成斑块,越长越厚,使管腔变狭窄,最后血管闭塞,就会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叫脑梗死。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
怎么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预防脑血管病有可控因素以及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就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饮食、生活不规律、喝酒,要把这些可控的因素控制住,很好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不吸烟;另外,饮食和生活都要有节律,要有规律、不熬夜,对于脑血管病就是很好的预防。脑梗塞有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像年龄、性别、家族史,尽管把可控的因素都控制了,也有可能得脑血管病,
什么是脑血管病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也叫做脑中风、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谓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血管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血管堵了,是两个概念,不管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就是不管是血管破了还是血管堵了,表现可能都是一样的,因为这是出血以后的血肿或者缺血以后的病灶对脑细胞的损害,造成脑细胞的功能障碍。因此,只要掌握脑血管病的常见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疾病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血管畸形、血管性痴呆等,最常见的就是脑出血、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特别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持续性的脑缺血很常见。脑血管供血不好,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在CT上表现都是脑梗塞的表现,从病原学分就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脑出血里头又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溢血,就是脑血管破裂了,蛛网
脑血管病有什么后遗症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有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主要引起脑破裂,血管破裂要明确部位,后遗症多半是肢体功能障碍,但是有些部位不是肢体功能障碍,有些不是关键部位,会有性格改变或者没有什么表现。脑梗塞也一样的,也得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髋关节部位有其他的表现,就是精神异常、性格改变等,或者其他少数的视力的改变、视野的改变、嗅觉、听觉的改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什么意思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颅内血管出现狭窄或者堵塞。出现狭窄或堵塞以后,就会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那么患者就容易出现头晕、头胀、头痛以及一侧肢体无力、一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对于有一些基础病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人,需要进行一些常规脑部血管检查、CT血管成
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有些因素是人为的。另外,有些因素是人体无法控制的,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这些无法去干预。而有些因素可以干预,比如抽烟、喝酒、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可以人为干预。因此,为了预防脑血管并发生,平时要戒烟戒酒,并且要减肥,控制好血压和血糖,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可以服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脑血管病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健康人没有必要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当然身体是否健康,还需要到医院由医生进行评估,明确是否真的健康。一般来讲服用氯吡格雷,主要是对于些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高风险的人群进行一级预防。或者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进行二级预防,以降低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