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因前庭等系统功能失调引发的运动或位置错觉有相关症状,病因包括耳源性(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中枢性(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全身性(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有眩晕感、平衡失调及伴随症状,分为周围性(眩晕重伴耳鸣听力下降等)和中枢性(眩晕程度不一伴神经阳性体征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警惕脑血管病、儿童排查相关情况、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影响需注意对应事项。
一、眩晕症的定义
眩晕症是一种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或本体感觉系统功能失调引发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患者主观上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出现旋转、晃动、升降等异常运动幻觉。
二、病因构成
(一)耳源性病因
1.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相关,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及耳胀满感,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因耳石脱落后移位至半规管,头部位置变动时诱发短暂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病因之一。
3.前庭神经元炎:常由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元,表现为突发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二)中枢性病因
1.脑血管病变:如后循环缺血、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累及前庭神经核及相关传导通路时可引发眩晕,此类患者常伴随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
2.颅内肿瘤: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等可压迫前庭神经或相关结构,导致眩晕症状,多呈渐进性加重。
(三)全身性疾病病因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可因影响脑部血供引发眩晕,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易出现头晕、眩晕感。
2.代谢性疾病:低血糖时可表现为眩晕、乏力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并发自主神经病变引发眩晕;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前庭功能导致眩晕。
三、临床表现特征
1.眩晕感:是最核心症状,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呈旋转、摆动等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因病因不同而异,如BPPV发作多为数秒至数十秒,梅尼埃病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2.平衡失调:患者行走或站立时可出现不稳感,易跌倒,尤其在光线不佳或复杂环境中更明显。
3.伴随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视物模糊、心慌、出汗等,不同病因伴随症状有所差异,如中枢性眩晕常伴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四、分类情况
(一)周围性眩晕
病变位于前庭感受器或前庭神经颅外段,常见病因如上述耳源性疾病,其特点为眩晕感较重,常伴耳鸣、听力下降,眼震方向多固定,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
(二)中枢性眩晕
病变位于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小脑及大脑皮质等部位,常见病因如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等,其特点为眩晕程度可轻可重,常伴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肢体无力、病理征阳性等,耳鸣、听力下降较少见。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如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及家族史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方向。
(二)体格检查
1.眼震检查:观察患者眼球震颤方向、频率等,周围性眩晕眼震多为水平或水平旋转性,中枢性眩晕眼震方向多样且不稳定。
2.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肌力、肌张力、反射及感觉等,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三)辅助检查
1.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等,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耳部病变及听力受损情况,如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2.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前庭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等)可评估前庭功能状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眩晕需高度警惕脑血管疾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因其血管弹性下降、血流动力学易波动,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二)儿童
儿童眩晕相对少见,需排查先天性耳部发育异常、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前庭神经元炎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眩晕发作时的伴随表现及行为变化,及时就诊。
(三)女性特殊时期
女性在经期、妊娠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前庭功能,增加眩晕发作风险,经期女性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妊娠期女性眩晕需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