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临床表现多样,按受累部位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各有典型症状,如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特征,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有消化道症状、水肿等症状;全心衰兼具两者表现但肺淤血症状可能减轻。此外,心衰还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端坐呼吸等特殊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不同人群心衰表现有特殊性,如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女性比例较高且症状隐匿等。心衰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常用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BNP/NT-proBNP检测等。心衰患者应及时就医、调整生活方式、定期随访,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需注意相应事项,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一、心衰的典型临床表现
心衰(心力衰竭)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因病程、病因及个体差异而不同,主要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三类,具体表现如下:
1.左心衰的主要表现
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特征,常见症状包括:
1.1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时出现气短,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急性肺水肿(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1.2咳嗽与咳痰: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痰,偶带血丝,急性肺水肿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
1.3乏力与运动耐量下降:因心排血量不足,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全身乏力、活动耐力降低。
1.4少尿与肾功能损害:心排血量降低导致肾灌注不足,早期可出现夜尿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
2.右心衰的主要表现
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常见症状包括:
2.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
2.2呼吸困难:因体循环淤血导致肺循环压力升高,可出现轻度呼吸困难,但较左心衰轻。
2.3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胸水、腹水。
2.4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按压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2.5肝脏肿大:长期右心衰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
3.全心衰的临床表现
全心衰同时具有左心衰和右心衰的表现,但右心衰发生后,肺淤血症状可能减轻,因右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左心前负荷降低。
二、心衰的特殊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1.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与端坐呼吸:左心衰的典型表现,因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
2.交替脉:脉搏强弱交替出现,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提示心肌收缩力严重不均。
3.心源性哮喘:左心衰导致肺水肿时,可出现类似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但无过敏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4.心脏扩大与杂音:心衰患者常伴有心脏扩大,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以及因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杂音。
三、不同人群心衰表现的特殊性
1.老年人:心衰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意识模糊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2.女性:心衰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高,可能与女性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症状可能更隐匿。
3.合并慢性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衰症状可能被原发病掩盖,需定期评估心功能。
4.儿童与青少年:心衰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可导致心衰,症状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等。
四、心衰的诊断依据与辅助检查
心衰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常用检查包括:
1.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是诊断心衰的关键手段。
2.BNP/NT-proBNP检测:心衰时水平升高,可用于诊断与病情评估。
3.胸部X线:显示肺淤血、心脏扩大等征象。
4.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因。
五、心衰患者的温馨提示
1.及时就医: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2.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
3.定期随访:心衰患者需定期复查心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老年人:注意药物副作用,避免低血压与电解质紊乱。
4.2孕妇:心衰患者妊娠风险高,需严格评估心功能,必要时终止妊娠。
4.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需尽早手术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心衰的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调整生活方式,定期随访。